鄂伦春族的节日都有哪些


鄂伦春族的节日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一样的传统节日,鄂伦春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鄂伦春族的节日 。
鄂伦春族的起源

鄂伦春族的节日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鄂伦春族这个名字,清初文献中有记载 。《清太祖实录》第51卷第一次在报纸上提到二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上谕称俄罗春 。之后统一叫鄂伦春族的名字 。鄂伦春族这个词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驯鹿师,一个是山人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布塔旗、莫里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呼玛、爱辉、逊克、嘉荫等县 。鄂伦春族,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朋友 。没有母语,但普遍使用汉语,部分鄂伦春族人使用蒙古语 。鄂伦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族分支 。
鄂伦春族节日:
在篝火节期间,鄂伦春族崇拜火神的历史悠久 。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服都是用火烤的,被认为是干净的 。还有腊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春节的早上,你要给火神献祭,对着篝火磕头祈祷 。春节客人来拜年,一定要先拜火神 。鄂伦春族的祖先与火有着不解之缘 。他们一年到头都在山里和森林里打猎 。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因为大火,他们得以世世代代生存和茁壮成长 。所以我对火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篝火很亲近 。
鄂伦春族的节日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春节是鄂伦春族的一个主要传统节日 。一个月前过年准备了肉,米,面 。出去打猎做生意的人,都是除夕之前到家的 。除夕之夜,太阳一落山,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燃起篝火,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幸福 。团圆饭前,老人打开各种神龛,带领全家人供奉祭品,烧香磕头,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安康 。之后还要在十字路口烧纸给死人磕头 。所有这些仪式结束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鄂伦春族还是有养老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来年精神饱满 。
抹黑日,正月十六,鄂伦春族人把骨灰抹在脸上,据说是驱邪保平安 。这一天,男女老少都把手放在锅底,挨家挨户地擦脸 。擦脸的时候,孩子不能给爸爸擦,也不能和嫂子一起抹黑 。别人可以随便做,但要先磕头再给长辈擦脸 。这种习惯至今还保留着,但已经演变成一种纯粹的娱乐游戏 。
端午节,鄂伦春族也庆祝端午节 。端午节的清晨,成群结队的鄂伦春族人去森林里采集艾叶、野花、桦树枝等 。或者把它们挂起来,或者放在他们自己的门窗上 。他们认为花草上的露水可以治病、驱邪 。
生活习俗中的禁忌

鄂伦春族的节日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关于礼仪:晚辈不能直接叫长辈的名字,也不允许告诉别人长辈的名字;在老人和长辈面前,年轻人说话要流畅,不要口授,不能用手指和老人说话,不能用喂奶和蹲着的语气,否则会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健康;年轻人不能在长辈和老人面前背着手走,也不能和老人并排坐着喝酒吃饭 。他们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否则会受到大家的批评;鄂伦春族严禁打骂父母长辈 。殴打和诅咒他们的长辈是最不道德的 。如果有这样的行为,他们将受到社会的严惩 。对于有这种行为的年轻人来说,当他们的叔伯能够以某种方式让侄子逃跑或者流放的时候,这种举动是受到了当时母系社会的母系制度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叔伯有了特权 。
宗教信仰禁忌
狩猎时,猎人遇到参天大树、深洞、绝壁,被认为是Bainacha(山神)的居所,一定不能闹事,否则会触犯山神;猎人不准用刀捅篝火,以免得罪火神;第一个猎人,第一个第一次狩猎的野兽,必须先祭祀拜纳查(山神),然后将拜纳查(山神)祭祀的动物肉全部分给左右邻居,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以后狩猎,将来狩猎来源会滚动,会赢得更多的猎物;人们在家里吃喝之前,先举起酒杯,在空中转圈两次,以后猎杀野生动物;猎人捕猎黑熊时,忌讳说:被杀了,却说自己睡着了,认为熊是神 。鄂伦春族在长期狩猎中观察到,熊可以用前肢抓取食物,用后肢直立行走 。这些动作和人类类似,他们认为人类是由熊进化而来的 。人们吃了熊肉后,会清理头部和骨骼,并举行风葬仪式 。严禁随意丢弃熊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