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5岁以上的程序员哪去了?( 二 )


简而言之,大神智商极高,清华数学系本硕,14年毕业,先去了上海一家小型金融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名字他说过,我总记不住 。
16年,大神跑杭州给丁老板打工,搞机器学习,做点击率预估 。
工作之余,大神写程序玩量化交易,趁着区块链的余热,18年玩起了数字币,前期交了不少学费,后面在比特币期货这个细分领域做到稳定盈利 。
大神不但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投入在看论文,优化他的量化交易程序上面,上班也搞,我觉得他在公司的时候,2/3以上的时间也在搞这个,因为每回转头,都看见他在浏览这方面的信息 。
大神从不忌讳在公司谈论这方面的话题,声音还特别大,几乎整个办公区都能听到(总监不坐班) 。以至于跟他一块干活的博士说他主业是搞量化交易,副业才是在公司上班 。
当然,大神职场表现也相当不错,部门总监也看好他,毕竟清华毕业,业务能力出众,18年年底总监提名晋升,让他去北京述职,大神婉拒,直言自己不会在公司待太久,19年5月份,大神的副业收入远超月薪,觉得上班太耽误赚钱,就辞职了 。
从18年到现在,大神赚了800万,普通人学不来,不买房也不谈对象,整天住在出租房看论文,写代码,打游戏 。
没几个人能过这样的生活 。
高龄程序员2021年就37了,外企程序员,仍然在一线coding,担任App项目组的senior developer以及平台项目组的senior developer,一个需求从db一直做到页面上(或者app里)
每天工作包括:
1 。做新feature
2 。修bug
3 。解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
4 。对项目中一些方向性的技术点进行research,然后出poc,让自己的solution通过各路大佬的approve,然后付诸实施 。
5 。Host一些培训,比如一些best practice,一些技术的new feature介绍,自己平台或者app的一些内部实现机制或者架构什么的 。
因为是IC性质,所以会议不多,也不用带人,有问题或者需要我帮助可以随时找我快速讨论 。工作相对比较单纯,90%是写代码 。
不996,不007,加班会有,但是不强制,自己申请,有双倍工资和补贴 。疫情以来公司规定在家里工作,今年一年多了好多时间陪老婆儿子,也多了好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看样子明年还得持续在家工作 。
2020年performance考核下来还不错,加薪%10,自己挺满意,明年再接再厉吧 。
 
这就是我这个37岁程序员现在的状态 。
vczh微软里挺多的 。我本科毕业刚进去的时候,随便抓个人都很可能比我大一轮,年轻的面孔不是很多 。
除了创业的,基本都没跑,现在可能都要四十几五十岁了 。
西方有木焉我们这里不少了,尤其是后台开发 。虽然每年都有5%的末尾淘汰,但是我的印象中被淘汰的大多反 而是年轻的 。组内的老员工,感觉他们心态挺好的,该拼的时候会拼,该休息的时候会休息,松弛 有道 。
我们这样的环境下留下来的都知道不进则退的道理,像我这样的十几年老员工,经历了十几轮的考 验,能留下来自然有留下来的价值 。我一直都是个很认真的人,觉得我自己被组织淘汰的可能性很 小,所以即使哪天要走也是我自己主动走吧 。
随着公司的「年龄」越来越大,35岁以上的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Jayden之所有35以上的程序员看起来不多的缘故主要原因可能是:
• 中国互联网近10年才开始蓬勃发展的,第一批入场的(2010年毕业成为程序员),能力强的大部 分已经创业成为大佬的,能力一般的如果长期在一家公司也是骨干员工、组长了,一般新人接触 不到,在互联网发声也少
• 2015年后入场的,现在大概30岁左右,是一般新人加入的公司的直属leader,其实绝大部分也是 90后
现在网络上青年程序员也是远远高于资深程序员发声频次的,所以很容易给人造成中国没有35岁程 序员的假象,中国不是没有35岁程序员,而是绝大多数35岁程序员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很多成为架 构师、项目经理了,单纯写代码的35岁程序员确实不多,但是再过5年,当前这些还在写程序的30 岁左右的程序员恐怕未必都能有机会成为架构师、项目经理了,到时候35岁还在写程序的程序员将 会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普遍常态 。
呐呐呐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变革,大龄恐惧症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圈被人讨论 。很多程序员在工作5-10年 以后,都会开始思考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是否会被 时代抛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