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韩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韩国为什么是战国七雄之一

还不知道:战国韩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泯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 。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朝、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 。
在很多人看来,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微小的诸侯国 。比如在疆域面积上,韩国比不上越国、蜀国、巴国等诸侯国 。再比如巅峰时期的实力,韩国甚至比不上宋国、中山国等诸侯国 。尤其是中山国,曾是赵国的心腹大患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韩国为什么能成为七雄之一,其优势在哪里?
一、泯灭郑国,奠定七雄的基础
首先,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古代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当作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在三家分晋后,韩国的疆域明显小于赵国和魏国 。一定程度上,魏国和赵国在三家分晋后,天然就拥有成为大国的基础了 。而就韩国来说,则需要吞并郑国,从而奠定自己当作战国七雄的基础 。
郑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古代悠久,疆域为今河南新郑一带,与晋国接壤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郑(今河南新郑),重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 。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 。对于郑国来说,占领了当时中原的核心位置,拥有相对较强的实力 。三家分晋后,郑国和韩国接壤 。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 。公元前377年韩哀侯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韩灭郑之战最后以郑国灭亡为结果结束 。在吞并郑国后,韩国疆域得到扩张,也获得了易守难攻的都城,这无疑成为韩国能够在战国时期立足的主要基础 。
二、申不害变法,增强韩国实力
在战国时期,是否进行了变法,成为战国七雄和其他诸侯国的主要分别 。比如在战国时期,鲁国、卫国、郑国、越国、巴国、蜀国、中山国等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基本上都没有变法的情况 。而就战国七雄,则相继进行了变法,比如秦朝的商鞅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变法,使韩国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国内局势保持平稳,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而这,自然有申不害变法的功劳了,正如同秦朝能够泯灭山东六国,同样离不开商鞅变法的推行 。
三、韩国的铁矿资源,以及由此创造的兵器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是“韩国北据巩洛、成皋山河之固,西有宜阳、商阪关塞之险,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 。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自于韩 。”而这,显然是韩国能够位列七雄,让周边大国都不敢藐视的主要真相
在战国时期,坐拥宜阳铁山,冶铁锻造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 。所以韩国的冶铁技术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 。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另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锐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中期,秦朝发起了宜阳之战,也即进攻了韩国的重镇宜阳,其目的之一应该就是夺取韩国的铁矿资源,并借此创造出更加锋利的兵器 。在战国时期,凭借着先进的兵器,韩国能够守住周边大国的进攻 。换而言之,如果没有这些兵器上的帮助,韩国很可能就没办法坚持到战国末期了,更没资格成为七雄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