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的根本原因 唐朝的黄巢起义( 二 )


因为刺史王镣是当朝宰相王铎堂弟,经不起王镣三寸不烂之舌的鼓捣,有心做官的王仙芝于是让王镣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情愿接受朝廷“招安”,背叛革命 。这一年年底裴偓果然和唐廷谈妥了条件,愿授王仙芝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大家罢兵,皆大欢喜 。
黄巢一听到这一投降行径勃然大怒,这不是见利忘义出卖兄弟是什么?于是大骂曾经的起义军“教父”王仙芝“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馀众安所归乎!”(《资治通鉴·卷252》)

黄巢起义的根本原因 唐朝的黄巢起义

文章插图
本来黄巢发怒的真相无它,按照《资治通鉴》的口径就是:“黄巢以官不及己”是也,分赃不匀啊,这种招安情绪以及做官道理最后也华丽地毁灭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菜叶网,而农民起义的妥协和不彻底性也暴露无遗 。为了出口恶气,还因此大打出手“殴仙芝,伤其首,其众喧噪不已”,总之就是为了利益问题上演了全武行,一派凄风苦雨 。后来王仙芝怕触犯众怒,再不甘心也只能丢了官府递上来的这个“烫手山芋”,决定不接受官府任命,算是息事宁人 。
然后,起义军在蕲州疯狂烧杀抢掠,“城中之人,半驱半杀,焚其庐舍 。渥奔鄂州,敕使奔襄州,镣为贼所拘 。贼乃分其军三千馀人从仙芝及尚君长,二千馀人从巢,各分道而去 。”
曾有古代研究者总结黄巢起义的失败真相是:“整个黄巢起义虽属浩大,实际上却只能算一次流动性的农民起义,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根据地,即使已经攻入唐朝的统治中心长安,建立了一个看起来体制完整的农民起义政权,但在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从事过经济、文教建设 。”这个基本上也说到了点子上,纵观中国古代上的诸多农民起义,事实也只是“官让民反”的不得已之被动行为艺术而已,很少有完整的革命纲领和行动指南,而文化程度上的欠缺更加使农民革命披上了原始嗜血的色彩,更像是一场无组织无原则的抢劫生活资源的很土的军队行动,根本没有精密而长远的军队计划和政治主张,最后也逃不了成为改朝换代工具的宿命 。他们除了观念狭隘、小富即安,还在特别情境下嗜血如命滥杀无辜,比如黄巢军就曾在广州大肆杀了二十余万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简直和凶残楚霸王项羽有一拼 。更有甚者,据《旧唐书·黄巢传》载曰:“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 。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因为起义军所到之处,公然洗劫一空,赤地千里,最后演化为最惨烈的“人食人”,日杀数千,碎骨而食,兽之性大发啊 。
固然说这些,也没有贬低农民起义的积极意义,比如沉重打击封建腐朽统治就是一种伟大作用,也直接推动了古代前进,功不可没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