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段系统中的地址映射和基本机制

在分段系统中,用户可用二维地址表示程序中的对象,但实际的物理内存仍是一维的字节序列 。为此,必须借助段表把用户定义的二维地址映射成一维物理地址 。
段地址转换与分页地址转换的过程基本相同,其过程如图所示
Linux分段系统中的地址映射和基本机制

文章插图
 
(1)CPU计算出来的有效地址分为两部分:段号s和段内地址d 。
(2)系统将该进程段表地址寄存器中的内容B(表示段表的内存地址)与段号s相加,得到查找该进程段表中相应表项的索引值 。从该表项中得到该段的长度limit及该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base(设该段已经调入内存) 。
(3)将段内地址d与段长limit进行比较 。如果d不小于limit,则表示地址越界,系统发出地址越界中断,终止程序执行;如果d小于limit,则表示地址合法,将段内地址d与该段的内存始址base相加,得到所要访问单元的内存地址 。
段页式系统的基本机制分页存储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内存利用率,而分段存储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把这两种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就形成新的存储管理系统——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 。
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
(1)等分内存 。把整个内存分成大小相等的内存块,内存块从0开始依次编号 。
(2)进程的地址空间采用分段方式 。把进程的程序和数据等分为若干段,每段有一个段名 。
(3)段内分页 。把每段划分成若干页,页面的大小与内存块相同 。每段内的各个页面都分别从0开始依次编号 。
(4)逻辑地址结构 。一个逻辑地址表示由3部分组成:段号s,页号p和页内地址d,记作v = (s, p, d),如图所示
Linux分段系统中的地址映射和基本机制

文章插图
 
(5)内存分配 。内存的分配单位是内存块 。
(6)段表、页表和段表地址寄存器 。为了实现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系统要为每个进程建立一个段表,还要为该进程段表中的每段建立一个页表 。这样,进程段表的内容不再是段长和该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而是页表长度和页表地址 。为了指出运行进程的段表地址,系统有一个段表地址寄存器,它指出进程的段表长度和段表起始地址 。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用户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而面向物理实现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 。就是说,用户程序逻辑上划分为若干段,每段又分成若干页面 。内存划分成对应大小的块 。进程映像对换是以页为单位进行的,使得逻辑上连续的段存放在分散的内存块中 。
页式系统的地址转换过程如下:
(1)地址转换硬件将段表地址寄存器的内容B与逻辑地址(即有效地址)中的段号s相加,得到访问该进程段表的入口地址(第s段) 。
(2)将段s表项中的页表长度与逻辑地址中的页号p进行比较 。如果页号p小于页表长度,则表示未越界,向下正常进行;否则,发中断 。
(3)将该段的页表基址与页号p相加,得到访问段s的页表中第p页的入口地址 。
(4)从该页表的对应页表项中读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f,再用块号f和页内地址d拼接成访内地址 。
(5)如果对应的页未在内存,则发缺页中断,系统进行缺页中断处理 。如果该段的页表未在内存中建立起来,则发缺段中断,然后由系统为该段在内存建立页表 。
Linux分段系统中的地址映射和基本机制

文章插图
 

【Linux分段系统中的地址映射和基本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