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审评技术研究,茉莉花茶审评

【感官审评技术研究,茉莉花茶审评】文章目录[隐藏]

  • 2014中茶玉润紫天熟茶审评
  • 绿茶的呈味构造和嗜好性
  • 黄茶加工与审评
  • 茉莉花茶审评
2014中茶玉润紫天熟茶审评品名 时间 外形 色泽 匀整 松紧 内质 汤色 滋味 叶底2014年中茶普洱玉润紫天由中国普洱茶网茶叶审评小组于2014.07.28按2008年版普洱茶(生茶)感官审评方法:外形(形状、色泽、匀整、松紧)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审评 。形状饼型端正、圆滑乌润匀紧实香气甜和红艳醇厚摊张、匀>

绿茶的呈味构造和嗜好性品质优良的煎 茶应是苦味、涩味、鲜爽味及甜味的协调 , 舌感柔和、后味有清凉感 。对各种级别的煎茶、玉露、番茶等 绿茶和 红茶进行感官审评以判别各种中味要素与嗜好性间的关系 , 结果表明 , 苦味、涩味和嗜好性间呈负相关 , 甜味、鲜爽味和嗜好性间呈正相关 。在浸泡液浓度和嗜好度的关系上 , 用中级煎进行不同浓度浸泡液的感官测定表明 , 按规定浓度(3g茶、180ml水)或2/3规定浓度浸泡液审评时嗜好度高 , 而选用过高或过低的浸泡液浓度时 , 嗜好度低 。在茶浸泡液中添加不同成分 , 如谷氨酸和蔗糖 , 虽然能使鳞爽味和甜味增加、苦味减弱 , 但有异质味产生 , 且嗜好度降低 。茶浸泡液中加入茶氨酸可以降低苦味和涩味 。作者认为各种呈味要素的协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黄茶加工与审评黄茶是指初加工时经过一道“闷黄”工序所制的茶类 。它具有“黄叶黄汤”的基本品质特征 , 既不似绿茶的清醇甘爽 , 又不似红茶的甜和浓强 。黄茶是以醇和厚味、火功旺重给消费者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受 。黄茶包容性强 , 老嫩相差甚大 。嫩者 , 单芽名贵;老者 , 叶大梗粗 , 亦是部分消费者杯中之宝 。本章就各种黄茶的起源、加工及感官审评方法介绍如下 。

茉莉花茶审评花茶审评采用“通用型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但在具体操作称取3g审评茶样时 , 须剔除残留在茶叶中的各种花渣(干) , 否会影响审评结果 。审评茉莉花茶质量高低 , 其级别嫩度应对照全国统一素坯别标样 。如嫩度比同级标样低一级的 , 甚至低一级以上的 , 应为低次产品 。在香气上 , 二级茶香气浓郁鲜灵的为上品;浓郁的为正常产品;有茉莉花香但透兰的为较差产品;香气不足而透素的为低档或不合格产品 。四级茶 , 有茉莉花香 , 稍透兰 , 但不透素的为上品;茉莉花香稍低呈兰香的为正常产品;茉莉花香低弱 , 透兰、透素的为低次或不合格产品 。六级只要不明显透素 , 有茉莉香 , 带明显兰香的为正常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茶叶价格放开 , 销售逐步走向交易市场 , 茶叶常不标级别而标称号 , 花香味也对不上级别 。对这种产品瑚行审评也不能死套级别 , 只能按质论价 , 对被评茶叶可采用级坏嫩度相当于标准样几级 , 花香味相当于什么档次 , 按当地市场价进行评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