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理工男辍学卖伞,年入24亿( 二 )



马龙格外注重营销策略 , 对如何抓住年轻女性的需求点 , 简直了如指掌 。

例如 , 蕉下贝壳防晒帽靠着关键词“显脸小、高颅顶” , 打开市场 。 其在天猫旗舰店月销量超过10万 。 此外 , 除了传统营销方式 , 马龙还善于利用露天音乐节、旅行等主题场景推广 , 强化防晒在城市户外生活中的重要性 。

效果喜人 。 2019-2021年 , 蕉下营收分别为3.84亿、7.94亿和24.07亿 , 其中2021年收入较2020年同比增长超200% 。 同期 , 毛利率也由50%提高到59.1% 。

可马龙真正收入囊中的钱却很少 。 报告期内 , 蕉下经调整净利润仅为0.2亿、0.4亿及1.4亿 。



辛辛苦苦挣的钱 , 很大一部分进了网红们的口袋 。

2019-2021年 , 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占收入比例逐年上升 , 分别达到32.45%、40.7%和45.9% 。 仅2021年 , 公司广告及营销费用约5.86亿 , 占蕉下当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



同时 , ODM(代工)模式也让马龙的钱包消瘦不少 。

蕉下把所有产品的生产主动权交给合约制造商 , 由外包生产商们以销定产 。 2019-2021年 , 公司的销货成本分别为1.92亿、3.38亿及9.86亿元 , 占总收入的比例均在四成以上 。







DTC卖货


马龙一直坚持“精选单品”的独特方法论 。 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的爆款伞具 , 验证了精选单品理论的可行性 。

而近年来 , 蕉下的爆品贡献度逐年下滑 , 前30款热销精选单品贡献总收入的比例 , 已由2019年的99.8%降至2021年的74.1% 。

有专家认为 , 长期来看 , 爆品收入的降低 , 侧面印证了蕉下的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有所加强 。

铺开的产品线 , 需要更庞大的消费群体来消化 。 马龙建立了DTC(直面消费者)驱动的全渠道销售及分销网络 , 简而言之就是销售渠道各个击破 。

蕉下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天猫旗舰店 , 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 , 增至2020年的300万人 , 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750万人 。



2020年 , 公司又扩展了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 。 既然KOL营销投入颇多 , 马龙就顺势而为 , 采用大主播直播间和平台KOL的打法 , 双管齐下 , 抓住了种草社区与直播电商的红利 。

头部博主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 据胖球数据 , 2021年 , 头部主播李佳琦为蕉下带货三次 , 总销售额约2880万 , 贡献了蕉下全年1.2%的销售额 。 蕉下还在淘宝与63名主播合作 , 销售额破亿元 。

直播间和种草生意红火 。 2019-2021年 , 蕉下的线上渠道贡献收入超八成 , 其中线上店铺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60.9% 。



马龙的野心不仅于此 。 为进一步加快渗透、触达客户 , 蕉下持续扩展线下零售网络 。 截至2021年底 , 公司已有66家门店 , 覆盖23座城市 。

网红要想长红 , 路不好走 , 马龙寄希望于用防晒“实力”说服消费者们 。 蕉下拥有专利123项 , 核心科技包括Airloop面料、原纱防晒技术、全向推拉蜂巢技术等 。

问题在于 , 报告期内 , 虽蕉下研发开支不断增长 , 分别达到1990万、3590万及7160万 , 其占总收入的比例 , 却由5.3%降至3% 。

马龙面前是“重营销、轻研发”的难题待解 。 加之主力品类门槛低 , 一旦户外强牌挤进赛道抢蛋糕 , 蕉下的竞争底气有限 。 此刻选择赴港上市 , 募得资金加大研发和产品开发 , 或许正是马龙下的一招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