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只是川西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过万把人,但这里却是工厂林立:绿昌茗茶业、嘉竹茶业、绿典茶厂、绿雨春茶厂、良峰茶厂、佳新酒厂和麟凤曲酒厂等69家加工企业分布其间,她的每一次“身份转换”却都会引来各方聚焦 。
从千年前的“茶马古道”驿站,到现在的“中国绿茶第一乡”,再到规划中的“西部茶都”,成佳镇强势崛起势不可挡 。我们探寻近年来成佳镇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成佳镇的发展之谜就在于他们以茶叶为核心,促进三产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三产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这条路径,正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生动实践 。
“西部茶都”的崛起之谜——蒲江县成佳镇“三产联动、城乡统筹”发展纪实
盛夏,依然是成佳镇茶农的收获季节 。
行走在万亩“茶海”之中,成佳镇党委书记钟锐并没有沉浸在过去,而是兴奋地向采访人员描述着规划建设中的“西部茶都”蓝图——
“西部茶都”规划面积4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按照“茶城一体”模式,业态、生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茶文化广场及交易区、国际茶文化博物馆、主题文旅度假酒店及会展中心”三个功能片区互动发展,一座“现代茶产业与特色场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一体化发展的田园之城如朝阳般喷薄欲出 。
这幅蓝图背景是成佳镇与茶叶的姻缘历史 。现今在成佳境内仍然保留着一段长约两公里的茶马古道,早在唐代,成佳镇就依托独有的自然禀赋,孕育出“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蒲江雀舌”茶,并名扬四海 。作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川西茶区核心区,成佳镇是历史悠久、名副其实的“茶乡” 。
从过去到未来,从“茶乡”到“茶都”,一字之别,却能洞见成佳镇“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 。
“茶为核心,三产联动,城乡统筹,这就是成佳镇的发展之路 。”钟锐说,在蒲江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大力支持下,成佳镇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一路驰骋 。
抢占高端 做强产业“发动机”
没有核心产业的持续有力发展,就不可能有三产联动、城乡统筹发展 。成佳镇始终把“茶产业”作为核心引擎精心锻造,不断超越,抢占产业高端,发挥着强大的引领力 。
沿着“茶海”纵深望去,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串联起成佳镇城乡全域 。从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到现代化的茶叶生产企业,再到市场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每一个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点”,都被成佳镇做成了一篇篇“大文章”,篇连成册,成就了茶产业经典“巨著” 。
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是“巨著”的第一篇章 。成佳镇的标准化茶园早已经蔓延辐射到了周边多个乡镇,15万亩集中连片的标准化茶园构成了真正的茶的海洋,成佳镇内的茶园无公害产地认证或GAP认证率达到100% 。人们徜徉在“茶海”中,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高端震撼” 。
“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沿着这条道路,成佳镇以“科技提升、示范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示范带动,与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国首创茶园管理“统防统治”模式,全面采用“蒲江雀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筑起了产业全面开花的牢固基础 。
从农地到工厂,成佳茶叶产业完成了高品质的“惊险一跳” 。走进齐聚这里的69家加工企业,仿佛依然置身茶园,处处是清香怡人,占全省半壁江山的5条全自动蒸青茶生产线此起彼伏,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生产的“蒲江雀舌”,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并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品牌价值已上升到10.52亿元 。生态工业名至实归,川西南茶叶产业精深加工中心名至实归 。
“蒲江茶叶的价格左右着全国茶叶的价格走势 。”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产量的增长,蒲江正从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拓展为全国性的茶叶贸易基地,蒲江县农发局局长赵武斌介绍,成佳镇茶叶年交易额达到了2亿元,在茶叶交易旺季,仅一天的交易额就会突破千万元 。目前,一座集茶叶交易、产品展示、质量检测检验、流通信息共享、仓储配送为一体,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川西茶叶交易中心正在迅速成形 。
从茶园到茶企再到服务,构建了成佳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骨架 。生态旅游产业则似一招“妙棋”,带来了三次产业联动、城镇与乡村互动的“活局” 。
推荐阅读
- 揭开浙江金华采云间茶叶畅销的秘诀
- 南靖茶旅文化节吸引各界众多茶旅文化爱好者
- 鹭岩,九月中秋节礼品茶走俏市场
- 浙茶企夏秋茶深加工文章方起笔
- 走访杭州 安吉茶企 共探浙江夏秋茶出路
- 苦荞茶保质期多久
- 天麻保质期多久
- 卫生间都铺防滑垫好搞卫生吗,如何清理卫生间防滑垫
- 梦到丢了一只鞋又找回来了 梦到丢了一只鞋怎么找都找不到
- 黔西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为民带来致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