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芽近自峨眉得 不减红囊顾渚春

那年仲秋,我们一伙天南地北的茶人,应了杭州朋友盛邀,专程去西湖边上的灵隐寺鉴赏茶僧们敬奉禅茶 。杭州是中国的“茶都”,茶肆茶楼上千 。有三处代表杭州茶文化的地方不能不去,一是西湖的“湖畔居”,掌门人朱家骥是资格的中国茶人,著有《西湖龙井茶》一书;二是去灵隐寺品禅茶;三是去梅家坞镇,体验龙井茶生态之旅 。而正当此时,有消息传来,一代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先生,不惧耄耋高龄,攀上峨眉山之巅,圆了“金顶论剑”夙愿 。在峨眉派武学发源地的峨眉山,茶僧们用千古贡茶“峨眉雪芽”敬奉金大侠,金大侠青花捧盛,峨眉山茶的香馥爽得金大侠醇然跌入仙都佛国的梦幻中,说是品尝到了一生中从未品饮的中国绿茶,此乃天赐的灵芽秀叶,云云……
【雪芽近自峨眉得 不减红囊顾渚春】
峨眉山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它不仅拥有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秉承自然造法的生态魅力,而且它蕴藏丰厚的儒、释、道文化,峨眉派武学文化与茶文化历史悠久,通贯古今 。
今年三月,我们步了金大师的后尘,直奔峨眉山 。先攀至金顶,朝觐了金顶的“十方普贤”,凡尘尽涤,之后,一头跌进了“峨眉雪芽”香馥醉人的茶乡里 。
代表峨眉山茶文化的“峨眉雪芽”近20000亩有机茶生态园,完全被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所覆盖掩映,隐约在峨眉山的千嶂百峦群山中,四方远眺,让人分辨不出哪是森林哪是茶园 。
此时正是农历三月,海拔千米以上的森林和茶园,还残存着冬雪 。然而,茶园中绽露的茶芽已翘然生机,让人心动 。我们先后去了景区内的黑水村、木瓜村、桅杆村、龙洞村、张山村等几个远离旅游热线的产茶村 。如果说用“黄山归来不看山”来形容自然造法之山的诡谲与奇幻,我们则深深被峨眉山茶的生态魅力所惊呆!“峨眉雪芽”茶园的生态魅力无与伦比,它得天独厚的植物群落共生现状是世界罕见的 。在海拔800米一线的茶园,几乎被笔直参天、树冠如云的古楠、樟、柏、杉四色芬芳所浸润;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则由竹、棕、杉及乔木类药用植物杜仲、黄柏所掩映,形成奇特的共生群落 。唯峨眉山独有的雾淞、雨淞、雪霁三大奇特自然气候,终年轮置其中,酝酿“峨眉雪芽”暗香 。
我们一行人穿行在“峨眉雪芽”的故乡,在那换了肺似的清凉感觉中,又滋生了对峨眉山茶神的敬慕,它的一尘不染,它远离人类的喧嚣,它没有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亭亭玉立于天籁净土峨眉山深腹,堪称天赐的灵芽秀叶 。
在做客“峨眉雪芽”故乡的日子里,我们不舍一杯又一杯“峨眉雪芽”新茶,它生态卓然不群,天藏地载的神奇与妙曼,让人不能不惊叹:这才是中国最好的绿茶!

峨眉山的原始农耕文化,产生于公元前1066年 。以此推算,以“峨眉雪芽”为代表的峨眉山茶史和茶文化,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峨眉山的“峨眉雪芽”绿茶,在唐代时就已经是名播长安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年年上贡朝延 。
《峨眉山志》中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 。《孔子地图》言有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 。”
有一种推论,峨眉山茶文化至少始于汉晋,兴于隋唐,盛于两宋,这不是杜撰 。唐显庆年间,著名学者李善在其《昭明文选注》中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今黑水寺(今峨眉山景区内黄湾乡黑水村)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这一历史文献对峨眉山茶描述得很详细 。在明朝,黑水寺茶僧把这种“二年白一年绿”的雪芽,又取名为“峨眉白芽” 。
到了宋朝,峨眉山茶事活动遂成规模 。《峨眉山志》记载:“宋时,山中僧人‘农禅并重’,种粮、种菜、种茶、种药,已成为寺院经济的主要来源” 。
说到峨眉山茶史,宋明两朝是它的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尚未入仕的苏东坡经常游历峨眉山,特别喜欢品饮道观寺院中的“峨眉雪芽” 。最常去的寺庙有中峰寺、大峨寺 。大峨寺前的神水阁有泉名“玉液”,苏氏专汲“玉液泉”冲泡“峨眉雪芽”,有“上品善水”之说 。他著有《木嘉记》,盛赞“峨眉雪芽”,称之为“魁瑞草”,自制高挑提把茶壶,称为“提梁壶”,后人称为“东坡壶” 。东坡后知杭州时,曾担任贡院主考,是年贡院试毕,与贡院众大人转至钱塘江口的望海楼阅卷,其夫人携“峨眉雪芽”新茶去探视 。东坡大悦,嘱众人拾桑柴汲惠泉煮雪芽,写下活色生香的《试院煎茶》一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