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采花乡村点缀在青翠的茶园之间 。
【五峰采花小镇茶事,读不尽的现代茶经】“高山顶上一树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茶摘了斤四两,二茶摘了八两八,送给幺姑娘做打发……”
采花,鄂西五峰西部的土家小镇 。贺龙将军在此战斗几载,建立红色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权 。就连仙女云游到此,见满山洁白的茶花,也动了凡心与此终身厮守 。那辉煌一度的标语口号和挂过梭镖、大刀的吊脚楼,以及仙女采花的采花台,早已荡然无存,唯有那漫山遍野的茶树愈见葱郁,与小镇厮守始终 。
来到小镇,就像走进停泊在浩渺碧水中的客轮 。那由绿色诗行组成的万亩茶园,就是浮载这船儿的波涛大海 。山风起时,绿波拍峰涌岭,涛声滚滚,几十里连绵,其景象比大海的波涛还要壮观,更是迷人 。
千百年来,茶叶奏成了小镇人生命的主旋律 。因为茶,小镇人的生活,有了鲜艳的色彩,有了诗意盎然的内容 。
在3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还守着茶树饿肚皮 。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里就变了,一年一个变化,变得让人难以置信 。街市上,茶站、茶厂里转动着的复干机、揉捻机、烘干机、平台灶等制茶设备,点缀着小镇的繁华 。在油布撑起的布苫下,坐着摆小摊的茶贩,捧着“老板杯”不时抿上一口茶,在悠悠回味中招揽过往行人 。小巷里背着茶背篓、提着茶板凳的采茶姑娘,欢笑如木笛般悠扬,走向镇前映着茶影的泗洋河;运送茶叶的男人,快步如飞,忙着生计;坐在茶馆的老人家,含着马棒烟锅,几个一堆侃侃而谈着远古和将来;戏耍的伢子们,欢叫着冲向镇外的茶园,唱着偷偷学会的山歌:“高山顶上一树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茶摘了斤四两,二茶摘了八两八,送给幺姑娘做打发……”
来到茶农家,吊脚楼外的扬杈、晾衣杆和晒茶用的竹卷帘形成一个别致的立体构图 。推开堂屋门,茶香涟漪荡漾每一个角落;堂屋过梁上,吉祥的茶花形“满堂红”油灯高悬在上面;八仙桌玉立厅中,陶制古色古香的茶壶、茶杯摆在桌中,杯中茶香溢满四处 。厢房里放着采茶的茶背篓、板背篓、粗背篓……还有挂在墙上的茶剪,放在墙角的茶板凳,厨房里的角落堆着又干又燥又结实的枯茶枝 。
茶叶是小镇的依傍 。“雨季繁荣”是这深山小镇绵亘不变的生活 。每年春夏,是小镇人最忙碌的日子 。他们制茶、采茶,接待从山外千里迢迢赶来的商贩 。当一条“之”字形的公路伸进小镇,小镇人便闯进了都市,不仅推销茶叶,还把当地悠久的茶文化介绍给了城里人 。
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采花毛尖集团化运营,小镇茶叶开发愈发红火 。“湖北第一茶叶品牌”,毛尖芽茶、虎狮茶、毛尖王、珍眉等系列名优茶,一车车送出山外;百余名茶叶推销员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窗口,茶业产值悄悄地从64万元上升至1亿元以上 。小镇人踏上了小康富裕之路 。
小镇数不尽的茶事,犹如一部读不尽的现代《茶经》……
推荐阅读
- 建设易武旅游小镇 打造中国贡茶第镇
- 湖北采花茶业,吹响鄂茶彻底更新发展的号角
- 荒废的小镇 荒废的村子
- 采花茶业应邀出席宜昌巾帼建功表彰大会
- 关于宜昌五峰虎狮茶的起源传说
- 湖北采花茶业五峰茶园早春探采花征集公告
- 三峡日报携手采花茶业征集市民免费茶乡探茶
- 五峰,农广校茶叶专家到王家坪现场指导茶园建设
- 五峰县,茶叶好卖 茶农纷纷入股合作社
- 名茶小镇正式入驻厦门 10万寻找品茶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