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茶叶市场的未来与发展

近来爆出的品牌茶企产品农药残留问题,虽然有行业协会为茶企解围,茶企的辩解也有国家标准为依据,从事态的发生到平息也没给茶企带来过多的困难,也没对茶叶行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茶企终归不能安于现状,除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也充满变数,政府对行业的监管也将从如今的松散无序到未来的严谨有序,茶企要适应完全有别于今天的国内市场依旧任重道远 。
食品安全--立足未来市场的根基
此次茶叶农药残留事件绝不出于偶然,在这问题上中国茶企历来屡遭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这也说明了我们与发达国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法律制度与情理上讲,这次事件中茶企与行业协会的辩解有着国家标准为依据,辩解理由无疑是成立的,但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其他行业的以往经历来看,消费者无疑会选择更高要求的标准 。对此,近日有关部门也开始重新修订有关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这些都对茶企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在中国市场销售茶叶也就如同现在的茶叶出口,茶企的产品在技术上能否跟进而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
茶企如何改变现存的不利因素,就是考量茶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标准的真实能力,目前存在的生产源头问题茶企如何改变?一方面,中国有许多种植年代久远的茶山,早期中国没有什么低毒和无毒农药的说法,这些茶山的土壤受到过剧毒农药的破坏,难以消除土壤中的剧毒农药残留;另一方面,目前我们茶农在使用的低毒和无毒农药,大都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如出口日本的茶叶,用我们国产的低毒或无毒农药,在出口商检时就难以过关 。当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只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的茶叶恐就难以在国内市场销售了 。
世界大同--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看齐
在如今的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严明,以开茶叶店为例,食品安全和价格体系都是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控 。在申报营业执照的时候,卖什么茶叶?茶叶的食品安全等级是否具有相关认证?茶叶的销售价格上限多少?这些都属于申报的基本项目,只有符合政府规定的要求才能获得执照 。在店铺开张后还得按时申报自检情况和接受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 。
未来的中国茶叶市场也一样制度严明和管理有序,中国茶企要面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严密监管,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达标,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否在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要适应这样管理规范的市场就得在多方面改变现状,这对于习惯了放任经营的中国茶企来说就显得不尽容易了 。
巨头出现--小微茶企大量在垄断下死去
号称七万茶企的中国茶叶行业,实际上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体形成的,堪称中型企业的茶企都已凤毛麟角,因此现今的茶企更多的是茶农卖茶 。随着国家标准的门槛提高,对茶叶产品的要求也就随着提高,使得许多小微茶企无力应对技术改造所带来的高额投入,以及规范化市场管理对市场终端的高标准要求,小微茶企必将出现大量死去,或接受兼并成为大茶企的原材料提供商,沿袭了数百年的"产供销一条龙"茶企运营模式时代宣告结束 。在这样的竞争与发展中,拥有人才与管理优势的茶企得以快速壮大,行业垄断巨头出现 。
大量的小微茶企死去,少数茶企垄断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是未来的必然,在不断的行业洗牌中如何选择,这就考量着现在的小微茶企经营者的智慧 。
与时俱进--茶叶新业态大量涌现
虽然市场有对传统茶叶产品的需求,但任何产品的市场需求都有量的饱和,中国茶叶产品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产品的开发、茶叶的深度加工、产品形态的创新等等,都是茶企通过差异化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的关键 。近年来的袋泡茶、茶饮料、功能茶在市场风起云涌,"立顿"、"康师傅"、"碧生源"、"香飘飘"等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就是典型的案例 。在未来的茶叶市场,茶叶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茶企通过茶叶深度加工实现利润的高速递增 。在产品创新上也逐步实现迎合商超的需要 。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中国茶企面临的一道难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意识、人才、资本都给中国茶企铸就一道道壁垒,茶农卖茶的模式注定让茶企难以成就大业,合作兼并,整合资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经过程,要改变茶企的小微面貌就得在传统意识上、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 。源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未来茶叶新产品和新业态将大量涌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