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发髻代表着什么地位 秦始皇兵马俑发髻左右

兵马俑我们都知道,当作秦始皇嬴政陵的陪葬坑,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而每一个兵马俑可以说他们的姿态、发型、表情等都是不一样的,而在发型上,很多人都发现,兵马俑的发型很多都是歪的,这一点和一般从影视剧里面所了解到的秦人发型可是有巨大的不同的,为何他们的发髻都是歪的?兵马俑的发髻究竟是有什么含义吗,不同的发型又代表了他们不同的人的各自的什么身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1、两千多年前的杀马特们
商鞅变法后,秦朝国力从上到下得到显著增强,其中以秦朝军事战斗力的提升最为突出 。
当其他六国军事和秦军对阵时,望着对面秦军的发型,不仅满头问号“什么东东?平时狂也就算了,发型也要这么拉风?”
秦始皇嬴政没有想到,当兵马俑再次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是两千多年以后 。依赖于现在的技术大致复原出兵马俑原来的模样 。大多数看过兵马俑的游客都沉醉于阵列所散发出的气势,完全忽视了两千多年前的杀马特们 。没错,就是秦军的“发型!发型!发型!”
当现代人在考虑剪个什么发型能更好的吸引妹子注意时,人家秦军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梳中分了 。高冷、搞怪、可爱各种各样的风格,无不彰显着大秦与众不同的个性 。
我们印象中古人的发型肯定是中规中矩,发髻在中间,两边对称 。
一贯喜欢标新立异的秦军在发型上也要分别与其他诸侯国 。
本来,看似嚣张的发型和秦军战斗力的提升有关联直接 。并不是因为可以在对阵时起到对敌军的威慑作用,而是商鞅变法中推行军功制后出现的“赠品” 。
老规矩,先大致介绍下背景 。
当时的秦朝内部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阶级矛盾,重要就是土地私有的地主和农民发生冲突 。登上政治舞台的地主阶级无限制的压榨农民,农民阶级自然不甘心一直被压迫 。聪明的秦朝统治阶级利用两者的矛从中谋取自身利益 。于是乎,商鞅变法应运而生 。
在商鞅变法制定的条例中如果底层想跻身上层,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很显然这正是推行军功制的秦王想看到的结果 。
秦朝是当时诸侯国中推行军功制最彻底的一个,军功制推行到什么程度,士兵的战斗力就能提升到什么程度 。
2、秦统治者强行让底层觉醒
秦朝推行军功制是告诉大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意思就是不管你家是平民还是贵族,只要在战场上立功才能授爵 。贵族子弟肯定是表示反对,但普通人看到希望后肯定双手支持 。况且秦朝大部分都是底层,对比来看贵族和地主阶级占比例少之又少 。
在战场上杀敌不只是能获得奖励,还能获得一定的土地权和让整个家族脱离下层阶级获得政治权利,这对世代躬耕于乡野饱受地主阶级压榨的底层具有致命的诱惑 。
欲归爵二级以免亲父母为隶臣妾者一人,及隶臣斩首为公士,谒归公士而免故妻隶妾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人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军爵律》
秦朝不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秦将白起和秦国军事家王翦都是出身底层 。英雄不问出处的概念在这时候被奉行为真理 。
笔者猜想,看到这里的读者心里肯定和当年对阵秦军的六国士兵一样,心里有很多的问号?你扯犊子呢?这些和发型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各位读者大人,稍安勿躁,有了前面的铺垫下面才能直接切入进去 。
在军功制中有这样一条,也是整个秦朝军功制中最得底层人心的一条;战场上取得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赏赐越多 。
可打起仗谁知道你杀了多少人,所以秦军杀一个敌军后便割下他们的头颅别在腰间,这也是为何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缘故 。想象一下,一群腰间别着敌军首级的秦军站在六国士兵面前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和气势 。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韩非子·定法》
3、秦朝军功爵制弊端中被忽略的详情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一项制度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漏洞,并且这些不足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修复 。这项看似公平公正的措施最大的漏洞就是忽视了贪婪的人性,所以在战场上总有一些士兵想走捷径,弯道超车 。
打起仗来飞沙走石,杀声震天,一片混乱!战场上的敌人不仅防备十足还具有相同的攻击性,但战友没有防备啊!所有当时有的秦军直接趁乱砍两个自己人凑数!甚至很多秦军在战场上为争夺首级打的不可开交,《秦律封诊式》中也记载着秦军在战场上割取阵亡战友首级冒充敌军首级的内容,这些秦军还不在少数 。秦朝颁布军功制的时候要求获得的敌军首级要有军官佐证,军官是不能拿着获取的首级邀功行赏的,这样一来军官很难从中获取利益,难免会出现士兵和军官沆瀣一气的现象,士兵割取敌军首级后让军官佐证,获取利益后给军官一定的好处,这样下来皆大欢喜 。鉴定首级的军官不是不知道里面的黑幕,但想避免实在是太难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一项方法可以直接辨明士兵拿来邀功的首级是不是战友的首级,那就是发髻 。没错,还是发型!发型!发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