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就像品味人生

【品茶就像品味人生】饮茶是高雅之事,邀三二个真诚朋友,相聚一处,主人斋戒沐浴,洗脸净手,不留半点异味,清洁古朴的陶瓷茶具,动作要轻柔优雅,煮沸泉水,冲入壶中,茶香四溢,分杯为每位座上宾客捧上,边聊天边小口小口的品饮,谈吐如幽兰 。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云林遗事》记述了这样一个典故:倪瓒素好茶,在惠山中,将核桃、松捣碎,合上精面制成小块石头状晒干备用,傍晚时分,将明前茶放入含苞待放的荷花中,次日清晨日出前采摘下,晒干备用,每有贵客至,便取惠山泉水,放入事先备好的核桃等合精面而成小石头状的料子煮沸,以其汤冲泡荷花茶,谓之清泉白石茶 。有一次,宋宗室赵行恕仰慕他的清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童子献上此茶,赵行恕端起茶来,一杯接一杯的喝,倪瓒脸色一沉,当面嘲讽道我因你是王孙,所以拿与你品,你却一点不知风味,真是俗物也!,遂下逐客令 。可见品茶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的事,与粗野村夫无关,至于头顶烈日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泡上一大碗茶,渴了一饮而尽,那是另外一番风味 。
在一起饮茶的一定要是知心朋友 。寻半个清闲日子,几个推心置腹的朋友相邀聚在一起,有好久不曾见面的,各自将一路捨得的趣闻钦事如数家珍一样娓娓道来,有让人捧腹的经典段子,有神奇的见闻,各主持一段,相聚甚欢 。即使一时无语,大家也不会觉得气氛尴尬 。捧杯啜一口茶香,慢慢品味茶味的曼妙 。如果是不太相熟的客人在一起饮茶,大家无共同的语言,光顾着饮茶,或不停赞赏茶如何好,恭维主人以缓解紧张的气氛,最后大家饮了一肚子的茶水,难受不说,一天光顾着上厕所,有失品茶的雅趣,实在不该 。至于应酬接待喝茶,意不在喝茶,在乎繁琐俗务,无趣可言 。这种情况换成饮酒效果自不一样,所以能在一起品茶的是朋友,而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话说酒肉朋友是带着贬义的,可以此为证 。
我在一篇关于论述茶艺的文章中了解到:品鉴茶的滋味主要靠在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个部分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的判断茶味 。以此而论,那么饮茶忌牛饮,作细品味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是附庸风雅的行为,也非矫揉造作 。
不曾考证过,就神农氏尝百草而中毒,得茶解之的典故可以推断,茶最早是以药的身份而进入人类的视野的,随后才被作为日常饮品,被文人雅士力捧是后来的事 。当它被赋予这一新的使命后,解毒的功效也不曾失去,也时常会被用到,不可忘记这是它的本性 。我在与朋友品饮时常常会想起母亲如何教会我用茶叶泡红糖以解中毒,茶水中加入数滴白酒可以作为发散药,加入少许食盐则解热清凉等等的药方,供大家掌握分享 。
其实,品茶就像品味人生,茶有百味,人生亦有百味,满口的酸甜苦辣,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才能细细体味得到,别人如何能知,即使知也只是其中一二而已,不管是苦是甜,最后也只能自己咽下,如果不喜欢,要吐出来,作为品茶,那是不雅,那么如果是人生,已经是不可重来 。所以,当一个人真正的认识了茶,学会了品茶,那么也就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