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茶品牌整合 铸联合舰队复兴茶叶三峡牌

【宜茶品牌整合 铸联合舰队复兴茶叶三峡牌】宜昌是全国性重要茶产区,行业产值超过9亿元,综合实力稳居鄂茶头把交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4家企业入主中国茶企百强这是对宜昌茶叶地位与现状的自豪描述 。
但是这些熠熠生辉的数字并不能掩盖这样的尴尬:与蜚声海内外的茶叶品质相比,品牌竞争力却显得曲高和寡,处于蛰伏状态,于是一度沦为为他人做嫁衣的境地,潜在价值白白转让、流失 。
现在的茶叶竞争是品牌争雄的时代,因而曾经被茶圣陆羽推崇的三峡茶,其雄心远不止于现有成绩单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大动作可以看出,宜昌茶叶是要扛起鄂茶突起的大旗,创造属于三峡,也是属于世界的三峡绿茶品牌 。
品质与品牌错位 竞争力一度边缘化
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唐诗人郑谷诗),峡州茶的异秉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折服四方文人墨客 。茶圣陆羽以峡州上的评价,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
历经几千年的演变,随着现代科技的融入,以及种子的更新换代和加工技艺的突破等,宜昌三峡茶的品质日臻完善,且逐渐沉淀了独特的韵味风骨 。在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省管优秀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林作炎的眼里,宜昌茶品质优异,即便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绿茶明星相比,亦毫不逊色 。
但是,宜昌茶叶品质却与品牌价值不相称 。一个令人神伤的现象是,每年清明前后,云集于三峡茶城的外地客商有四五百家之多,他们大量买进宜昌原茶,之后再打上那些响亮的品牌标签,拿到市场上高价出售,而简单转换之后的价格落差常达好几倍 。
潜在品牌价值白白流失,宜昌茶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常常让林作炎觉得如鲠在喉 。如何解决宜昌茶叶有名无姓、有实无名的问题,是这位与茶叶打了50多年交道的老人的一块心病 。
群雄割据混战 产业遭遇巨大瓶颈
宜昌三峡自古产好茶,但品质与品牌之间为何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宜昌适宜种茶的区域广阔,茶业发展历史悠久 。据统计,2000年时全市共有茶厂2000多家,茶叶商标多达数百个 。茶厂多如牛毛,但没有一家叫得响的品牌和企业 。由于品牌弱而小,宜昌茶叶在市场上无法形成竞争合力,不少优质茶叶沦为其他知名茶叶品牌的原材料,宜昌茶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
问题不仅仅是资源分散,还有其他因素制约着宜昌茶竞争力的跃升:比如早期茶园基础设施配置跟不上,老品种面积过大,无性系良种面积只有15万亩,仅占茶叶面积的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产茶区域生产茶类单一,夏秋茶利用率低,投产面积平均单产只有70公斤/亩,毛茶销售均价、亩平收入等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重视春季名优茶生产,夏秋茶、大宗茶停留在原料坯茶水平,精制茶比例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批量内销主要是供应坯茶和批发给中间商贴牌销售,直接到终端市场的茶产品份额较少 。
这种局面带来的后果是,宜昌茶产业面对竞争对手的冲击,市场空间和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宜茶联合舰队起航
为摆脱这种混乱无序的状况,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宜昌先后整合关停了1000多家低水平的茶厂,兼并整合后的茶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迹 。
短短几年时间,宜昌茶产业结束群雄混战的局面,形成了萧氏茶叶、邓村绿茶和采花毛尖为代表的三足鼎立之势 。
江南、江北两大茶区轮廓显现 。囊括五峰、宜都、长阳、点军4县市区,以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江南茶区,主导采花毛尖、宜红茶、茶多酚等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覆盖夷陵、秭归、兴山、远安、当阳5县市区,以萧氏茶叶集团为核心的江北茶区,形成了萧氏茗茶、邓村绿茶、乌龙茶、茶机械等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集群 。
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科科长王友海介绍,宜昌茶叶领头羊效应已经显现 。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64.4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50.25万亩,产量3.9万吨,产值9.19亿元,4家企业产值逾亿元,千万元以上企业9家,有近60万人从事茶产业活动,茶产业已成为本市最具成长性特色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 。目前,宜昌是全国重要茶叶交易集散地 。
近期,萧氏集团和邓村绿茶两大本土巨头正着手联姻,这预示着宜昌茶产业将迎来更为深刻的变革,宜昌茶叶的联合舰队向市场深水区发起冲击 。
复兴茶叶三峡牌 未来迈入一流茶叶大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