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茶市场 冷热知多少

【山东,菏泽茶市场 冷热知多少】老板不一定懂市场 , 喝茶者不一定懂茶叶 , 卖得好不一定是茶乡人良性发展也好 , 非良性发展也罢 , 菏泽茶市场还是在不温不火中趋于成熟壮大 , 其中冷暖谁知?请看采访人员初步调查--菏泽茶市场 冷热知多少
中国菏泽网消息 我们开业一年 , 好多人还不清楚这儿有个茶馆 , 喝茶的人不多 , 生意不太理想 , 近日 , 悠闲茶馆的谢经理告诉采访人员 。这家茶馆位于市区长江路上 , 目前是长江路上仅有的一家 。采访人员连续观察了几天 , 情况确如谢经理所说 。在采访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抛开路段位置、茶叶品类、经营服务等因素 , 一般来说 , 市区内新开业的茶馆大都存在上述情况 。但也有例外 , 如位于华英路上、规模较大、房间较多、装修档次较高的一家茶行 , 自营业以来 , 顾客就一直络绎不绝 。虽然这家茶行在茶叶价格定位上比同行略高 , 但由于配套设施优越 , 人脉良好 , 环境舒适 , 来此喝茶者除了有老客户外 , 新客户也源源不断 。通过探访 , 采访人员发现 , 凡是能够在开业后保持良好经营态势的茶馆 , 一般占据四点优势 , 一是人脉广;二是懂经营;三是其经营理念能融入菏泽本地消费理念;四是茶馆有特色、环境好 。在市区其他路段 , 凡经营较久、规模较大、茶叶品种全、能聚拢人气的茶馆 , 一般能够保持正常运营 。这样的茶馆 , 在市区近百家茶馆中 , 粗略统计 , 能达到15%左右的比例 。事实上 , 在众多的茶馆中 , 真正能够盈利的茶馆不在少数 , 只是多少的问题 。其中能站稳脚跟的大部分是本地人 。目光转向水建街菏泽茶叶大市场 。小陈是福建人 , 他的茶馆在茶叶大市场一排背面东头 , 较之于正面临街的茶馆 , 地盘优势略逊一筹 。小陈的优势在于拥有第一手的茶源 , 靠物美价廉吸引老客户 , 即使这样 , 运营一年来 , 小陈仍感到吃力 。老朱也是福建人 , 茶馆开在正面临街一排 , 主营铁观音、日照绿、龙井等 , 背后有大的茶源支持 。开张不久 , 客户稀少 , 为拓开局面 , 老朱率先打出保真、低价的招牌 , 客户逐渐增多 , 继而还扩大了门面 。在此之前 , 老朱的纯收入 , 平均每天还不到60元 。另外一位同属福建人的小陈 , 他的茶馆位于茶叶大市场三排西北角 , 相对偏僻 , 主营坦洋功夫茶 , 一年下来 , 入不敷出 。后来干脆扩大门面 , 由原来的一间扩为两间 , 茶叶品种也逐渐增多 , 但仍然门庭冷落 。在与多家茶馆老板正面的座谈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由于市场不成熟 , 喝茶的人群随机性大 , 识茶者少 , 一般来说 , 散户买茶的心理价位多在每斤300元以下 , 高价位的茶叶 , 除自用外 , 多用来送礼、馈赠 。新开张的茶馆 , 为维持经营 , 有的还增设了打牌、茶具配送、书画鉴赏等功能 , 甚至有的茶馆还配有音响娱乐 。抓老客户、大客户 , 开新客源 , 是每家茶馆老板的共识 , 这成为一种硬性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 , 菏泽市区经营比较久、比较好的几家茶馆 , 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及城区东部一带 , 像云雾、翰龙、中华等 , 已经是茶市里的老大哥 。由于起步早 , 老客户多 , 经营连年见好 。介入得晚 , 不懂茶市运作的特殊性 , 或服务不善、拘泥于客源的茶馆 , 也有草草关门转舵的 。虽说茶叶市场前途广阔 , 有利可图 , 售前、售中、售后的环节一旦出现问题 , 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整个看来 , 60%以上的茶馆 , 尚能平稳运行;其中 , 占位靠前、百分之30%的茶馆 , 生意兴旺;其余的百分之30%则是举步艰难、勉强维持了 。茶叶质量的有效保证 , 茶价的适宜 , 客源的扩大 , 事实上是茶市拓展的三把利器 , 谁在此占取主动 , 谁将立于不败之地 。卖的明白 , 买的也明白 , 真的到了这个段位 , 茶叶市场才算得上成熟 。但目前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 采访人员曾亲见 , 茶叶大市场上两家相邻的茶馆 , 为争夺客源 , 招揽生意 , 老板互不相让 , 反唇相讥 , 乃至背后诋毁 。这说明 ,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 眼光应当放远放宽 。一样的茶叶 , 不同的茶馆 , 也存在着不同的、较大的差价 , 甚至把本山说成龙井等个别瞒天过海的情况 , 也时有发生 。这类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行为 , 对茶叶市场的良性培育、发展 , 显然是有害的 。自律 , 是商家必经的一道门坎 , 做得好 , 才不至于成凤尾,才可避免自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