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 六大养生观教你学会养生

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养生之道了,很多人都寻找名人养生的方法,想通过这些方法达到长寿的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曾国藩养生秘诀,及刘备的养生名言,希望通过文章的阅读,能帮助到大家哦!
曾国藩的6大养生观
曾国藩,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
曾国藩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好学,成绩非常优异,16岁就中了秀才,24岁中举人,在他读书期间充分的体会到“十载寒窗无人间”的艰辛,长期读书也给他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
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
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

名人养生 六大养生观教你学会养生

文章插图
曾国藩认为,养生应“惩忿窒欲,少食多勤” 。“惩忿”,即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知节啬也 。他认为,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如贫人,因节俭吝啬而能使自己逐步富裕起来 。“节啬”并不是单指节制食、色二性,虽然他多次对家人强调“读书养我浩然之气”,但也认为读书也应有约束,不可太过 。他在自己的家中悬挂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的堂匾,时刻提醒自己,并在寄给属下的信中说:“年来骨肉哀戚之事,层见迭出 。以精力匮乏,亦遂强自排解,涣然若托于庄周刘伶之徒者 。”
总会生气,情绪波动太大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为了能尽量少生气,他提出“以志帅气”、“以静制动”,希望能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 。他认为,大病在身之人可以支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志帅气,二是以静制动 。人疲惫不振,是气弱 。意志坚强的人,能根据气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聚神静气 。如果早晨贪睡,则应勉强起床使自己兴奋起来;若百无聊赖,就应端坐以凝神 。这就是“以志帅气’,之说 。一个人久病虚怯,就会产生怕死的念头,魂梦皆不安静 。就必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一切杂念铲除干净,自然有一种恬然意味 。而平静之余,抗病能力就会增强,身体会逐渐好转,这就是“以静制动”之法 。不管是“以志帅气”,还是“以静制动”,指的都是精神调养,让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种调养的理论,即使以现代人医疗保健的眼光来看,也是科学的,值得后人重视 。
名人养生 六大养生观教你学会养生

文章插图
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
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他所说的“不药”,就是病了不要过于相信医学 。曾国藩自小受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 。晚年,由于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所以养生观也祟尚无为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这或许是也与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庸医较多,而使人们讳疾忌医 。
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
【名人养生 六大养生观教你学会养生】曾国藩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曾国藩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自创“五到”之说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 。当时世局维艰,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曾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这是曾国藩在养生中注重养德的表现,他处于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时期,一生苦心劳体,做事踏实认真,是晚清名重一时的大臣,在道德和功劳上都留下了不朽的美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