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福安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 。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
文章插图
坦洋村口的巨石刻着茶界泰斗张天福的题词(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 。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 。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 。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
1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 。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成品茶是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 。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
文章插图
1989年政和工夫老茶样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之一 。产地以政和县为主 。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 。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 。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
12、福鼎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 。而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且传承久远,独具制造魅力,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 。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 。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 。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
13、福鼎绿雪芽
文章插图
福鼎太姥绿雪芽(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绿雪芽是福建三大名茶之一: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东有绿雪芽,是福建高级绿茶的代表 。绿雪芽,产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福建省福鼎市),相传太姥娘娘手植,为福鼎大白茶的始祖,早在明代就被视为茶中珍品 。由于绿雪芽文化积淀深厚被评为“历史名茶精品” 。
推荐阅读
- 茶的历史从生汤到晒干的收藏
- 不知春茶传说
- 施耐德电气尹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16字建议
- 宫廷普洱茶收藏价值
- 场风雅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
- 福建颁布绿色发展优质茶推广措施
- 8 个 Python 实用脚本,收藏备用
- 中国茶的故乡福建福安茶叶采摘繁忙的
- 铁观音源自福建安溪百万现金奖茶艺大师
- 社保交满15年了,如何办理退休?很多人不知道,收藏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