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绿电,究竟难在哪?( 二 )


千里送绿电,究竟难在哪?

文章插图
 
这样看来 , 要输送清洁能源不难 , 要“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 , 还真绝非易事 。
?破题“3+X”千里护送只要思想不滑坡 , 办法总比困难多 。
破题的思路就是按规律办事 。
仔细一琢磨 , 风电、光伏电放一起输送 , 也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 。长期耕耘在青海新能源消纳一线的国网青海电力调控中心主任方保民 , 用两个成语总结了当地光伏、风电的日间发电规律——“风和日丽”“风起云涌” 。也就是说 , 风小的阳光大 , 风电少的时候太阳能电多;风大的时候阳光少 , 风电大发的时候 , 太阳能电少 。风电和光伏有一定的自然互补性 , 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 。
同时 , 新能源发电也有其季节规律 。每年3~5月、9~11月都是青海光伏和风电的大发期 , 6~8月则是水电大发期 。依据这个季节规律 , 电网调度人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 顺势而为 。
另外 , 就是前面说的水电搭配新能源输送 。这在国外有例可循 。比如 , 包括丹麦在内的北欧各国是“风水互济”输电 。所以 , 青豫特高压的“互济”模式是“风光水互济” 。
当然 , 光有三种清洁能源发电之间的“互济”还是不够的 , 还需要额外助力 。
方保民介绍:“除了黄河水电 , 整个青海的新能源都可以参与调峰 , 还有更大范围内的西北电网来支撑 。”
虽然新能源发电就像一个不稳定的水龙头 , “流水”的多少不太确定 , 但在西北电网的“大水池”里 , 通过大电网调节、省间互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 , 这个问题也能得到部分解决 。
除上面三个方面助力之外 , 还需要先进技术的加持 , 才能让这条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高速公路”运行更平稳 。
在送端的青海 , 国网青海电力在500万千瓦配套新能源电站部署了18台5万千乏小型调相机 , 可以有效改善电网功率因数 , 维持电网电压水平 , 抑制直流系统故障发生 。在受端的河南 , 今年4月9日 , 河南首套、国内单台容量最大调相机工程——漯河邵陵调相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 也能起到保障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这些调相机就像电网的稳压器、千斤顶 , 在有闪动时能随时“顶”上来、“稳”得住 。
千里送绿电,究竟难在哪?

文章插图
 
河南电力检修公司运维人员在新投入运行的邵陵调相机站开展设备排查 。(罗浩)
制约青豫直流送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 就是双极闭锁后750千伏变电站的过电压问题和新能源电站末端的“翘尾巴”问题(风机机端过电压水平高于变电站过电压水平) 。对此 , 国网青海电力通过采取对变电站进行耐压改造、对新能源场站进行参数调整、加装分布式调相机等措施 , 避免风机脱网、降低过电压水平 , 从而进一步提升直流输送能力 。
由此看来 , “千里送绿电” , 光从调度运行角度来说 , 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其中的智慧、这背后的努力 , 可以视为“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一个最好注脚 。
特别鸣谢:王娟 霍新

【千里送绿电,究竟难在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