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妙峰山踏雪寻“玫”:种植历史千年,金顶高山玫瑰可赏可食( 二 )


一个穿着碎花长裙的女孩从花丛里走出来,手上拿着一把艾蒿,边走边踅摸,不时弯腰将或高或矮的艾蒿拔起 。端午节快到了,在家门口插艾蒿是京西民间的端午习俗 。相传,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端午期间五毒尽出,而艾蒿的气味可以驱毒辟邪 。艾蒿以外,也有挂钟馗像的,同样寄托了驱鬼辟邪、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同伴说,京西山区还有一种有趣的端午习俗,叫做“斗百草” 。玩法有两种,一是植物常识比赛,谁认识的野草种类多,谁就是赢家﹔二是“勾和尚”,两人各持一根草棍,相互勾拉,谁的草先断谁输 。
而此时,我只想摘几朵金顶玫瑰放在书房,因为她们是那样的香气袭人 。一位花农告诉我,可以到采摘园亲手采摘,但花丛中有蜜蜂,容易被蜇伤 。也可以买摘下来的玫瑰花,五十块钱一斤 。妙峰山的高山玫瑰没有污染,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泡茶、裹面油炸、加糖制作玫瑰酱,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妙峰山的金顶玫瑰花还可以入药、酿酒、制作饮料 。
将美艳的玫瑰花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滑稽,但妙峰山的高山玫瑰的确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这里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且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为玫瑰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妙峰山上千年的玫瑰种植历史上,形成了多种玫瑰加工方法 。譬如,玫瑰花冠加烧酒、白糖,制成玫瑰酒﹔花瓣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后,配药或装香袋﹔雨季大量采摘的花朵在火炕上烘干后,窨制玫瑰香茶﹔花瓣加红糖揉搓均匀,在阳光下曝晒四十余天,充分发酵后制成玫瑰糖 。此外,还可将花朵制作成玫瑰膏与玫瑰油 。普通玫瑰含芳香油万分之三,而妙峰山金顶玫瑰的芳香油含量高达万分之五 。以妙峰山金顶玫瑰提炼的精油含香茅醇、橙花醇、苯乙醇、茅樟醇、丁香油酚等几十种化学物质,其中左旋香茅醇含量最高,品质优异 。寻常玫瑰油呈乳白色或黄色,而妙峰玫瑰精油如宝石般晶莹翠绿,闪烁着玉色光泽 。
当然,最简单的是把鲜花或干花连同茶叶一起放进杯子,一边饮玫瑰茶,一边看紫红色素慢慢溶解,花瓣渐渐变得洁白如玉 。既饱口福,又赏心悦目 。
越往大山深处,车辆和游人越少,而玫瑰花越是开得热烈奔放 。那一簇簇紫红色的花朵纤尘不染,仿佛隐逸于山野间的一个个精灵 。恍惚间,只觉得眼前的玫瑰如梦如幻 。我把一朵玫瑰花放在掌心,缱绻着往停车坪走 。同伴打趣说,红袖添香夜读书,你的书房要成聊斋了 。
 
老北京风情中的金顶玫瑰元素在历代北京风情中,妙峰山金顶玫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在金代,以妙峰山金顶玫瑰制作的香脂,是青年女子青睐的日常化妆品 。元好问的《后芳华怨》里就有“白玉搔头绿云发,玫瑰面脂透骨滑”的句子 。在元代,以妙峰山金顶玫瑰制作的玫瑰水,是宫廷御药原料之一 。在明代,“内府香衣香牌”和“宣庙(宣宗皇帝)御衣供香”,都是以妙峰山玫瑰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熏衣片,供皇室保存衣物,祛邪增香 。清代宫廷美食“内府玫瑰饼”,馅中加妙峰山玫瑰糖和果仁,是皇帝的御膳食物 。后来,这一宫廷美食成为著名的“京八件”之一,也用作祭祀供品 。

到妙峰山踏雪寻“玫”:种植历史千年,金顶高山玫瑰可赏可食

文章插图
 
金顶高山玫瑰 岳强摄据说,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两种美食都与妙峰山玫瑰有关 。一是玫瑰酱,御膳房用鲜嫩花瓣加糖制作的玫瑰花酱抹在面食上,味美无比 。那情形有如往三明治上抹果酱,所以有人打趣说,慈禧才是三明治的真正发明人 。二是精选玫瑰花瓣,挂上蛋糊油炸 。那种貌似龙虾片的小吃,是慈禧心爱的零食 。
在妙峰山古香道中北道起点,花农把新鲜的玫瑰花运到北安河村,一部分出售给“戴福还家”的香客,一部分由小贩转卖到城里 。街巷里,卖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温暖而亲切的烟火气息 。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玫瑰,其色紫润,甜香可人,闺阁多爱之 。(农历)四月花开时,沿街唤卖,其韵悠扬 。晨起听之,最为有味 。”清《燕京竹枝词·玫瑰花》曰:“玫瑰好似五月霞,闺阁多爱四月花 。市人沿街争唤卖,时在门外作喧哗 。”
闹市里除了卖花声,还有卖酸梅汤的吆喝声:“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尝一尝 。”酸梅汤有了妙峰山金顶玫瑰的介入,立马畅销起来 。据说,有的店铺因为出售这种含有金顶玫瑰的酸梅汤而成为生意兴隆的名店,遐迩闻名的信远斋就是一个例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