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于形不制于心的茶禅真味

【不限于形不制于心的茶禅真味】一座肃穆的殿堂内,三个红尘中的男女打坐在三只黄绫包裹的蒲团上,以禅茶洗心涤髓
喜欢着茶,是生命肌体的需求,至今已二十余载;亲近禅,虽是近几年的事,但却让人静心明性 。晚唐高僧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成为后世一桩佛门著名公案,惹得无数人赞誉,也引发了无限禅机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中命运的牵引,让我很偶然也很自然地走近了传说中的终南禅茶,零距离观照禅茶这本属于佛教的茶礼,感受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的儒雅、清朗之风 。
要了一壶茶慢慢喝着,还听说有茶道表演 。浏览着《终南禅茶》这本小册子时,心想人往往有时在盲目中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了解禅茶并能零距离观照禅茶茶道,真乃是我等福缘 。记得《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由此来看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嗣后,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最后又演变成一种文化 。而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茶道 。茶道不仅指茶法茶器,它的内涵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也因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来又有茶禅一味之说 。但对真正的禅茶,特别是与传说中的终南禅茶却是我与其第一次因缘合和 。
终南禅茶由终南山修道者创制,禅修的高僧大德们在苦修中通过应证发现了禅茶的神奇妙处 。终南禅茶最早创于隋而盛于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在与玄志居士的交流中了解到,每饼终南禅茶中都融合了黄芪、丹参、川芎等十几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且在制作中通过佛法加持法道,对于有缘喝到的人都是一个吉祥的缘起 。它的制作依然保存着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其方式延续着唐朝茶人的制茶秘法,为禅茶最传统、正宗的上上之品 。
边品饮着终南禅茶,边与玄志居士聊天,谈到了贪、嗔、痴与佛学的一些内容;也了解到玄志居士毕业于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却一心向佛,便到此做了一名大唐茶礼侍者 。当我说自已也是三合居士时,他问我是在那加持的 。可惜这是我自号的,这个答复,让玄志居士略微有点失望,从他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这点 。最后,我请同事为我和玄志居士留影,并告诉了我的博客,希望他能读到此文 。临别时,玄志居士又把我们送到殿外,礼貌地向大家道别 。他谦恭的态度,随和的举此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
门外早已暮色四合,灯光把亭台、楼阁、拱桥的倒影投在湖面,少了白天的清冷,多了柔媚的色调,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透过湖边一排柔长的柳枝,一轮明月挂在亭台楼阁间深处的天幕上,让人不由自主随口就吟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来 。同行一人听后戏谑地说:月上柳梢头,恐怕无人可约吧?是啊,此情此景只是勾起过往的浪漫情怀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只是一个过客,到天明就已不在这个城市而是另外一个了 。
喝了三个小时的终南禅茶,临行又有明月相送,此般情致,今后恐怕只有留在梦中了 。但茶与禅,那是一生都无法割舍的情怀,它们都不会受制于环境的影响 。不限于形、器,不受制于心,这才是茶禅一味的真味吧?(责编:李兵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