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川茶文化

【历史悠久的川茶文化】饮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有着许多古老的茶馆,里面蕴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川是我国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 。川茶文化有着怎样的特色呢?今天小编就大家来饮茶文化中探讨下 。
川茶自古多特色 。在唐代,蜀中有8大名茶,即“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扬村,绵州之善目,利州之罗村 。”其中以蒙顶、味江地方的川茶最出名 。茶博士陆羽在《茶经》中有10多处写到川茶,历代诗人对川茶也多予吟咏 。唐代最负盛名的茶是蒙顶茶 。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这是白居易赞颂蒙顶茶的一句诗,有口皆碑,广为传颂 。蒙顶茶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 。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的叫做上清峰 。群山巍巍,树木苍翠 。蒙山产茶,历史悠久,相传西汉末年,蒙山开始种茶 。从唐朝开始蒙顶茶已作为贡茶,“蒙茸香叶如轻罗,自唐进贡入天府” 。直至清朝,1000多年间,蒙顶茶年年皆为贡品,奉献皇室享用 。
蒙顶茶,是蒙山所有名茶的总称,蒙顶茶原来有很多花色品种,分为散茶和成型茶两大类 。散茶有雷鸣、雾种、雀舌、白毫;成型茶为龙团、凤饼 。后来主要生产散茶 。现在主要有蒙顶甘露、黄芽和石花,以及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 。其中,黄芽和石花,属黄茶类;甘露、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属烘青绿茶 。
茶馆 。饮茶习俗,最早发源于四川一带 。四川旧时茶馆最多 。茶肆栉比,依山傍水 。客来随意设座,泡茶一杯 。碰上熟人同事,聊天谈心,畅叙家常 。四川人称之为“摆龙门阵” 。或者背靠竹榻,遥望碧云兰天,观赏山光水色,别有一翻情趣 。相传,旧时中国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茶馆在成都,成都最大的茶馆是当年的“华华茶厅” 。
那个茶厅开设在东大街,内有三厅四院,一眼望去,好象深不可测 。成都茶馆之所以受人喜爱,其原因就在于成都茶馆有茶、有座、有趣 。所谓“有茶”,就是能让茶客得到满足 。俗话说“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器好” 。因此,旧成都茶馆的经营者在用水、备茶、轩茶具上是毫不含糊,颇具匠心的 。
先说水 。沏茶之水,《茶经》有言:泉水为上,河水次之,井水为下 。成都无泉水,早年连自来水也没有,帮一般茶馆都挂有上书“河水香茶”的粉牌以示招徕 。一般茶馆都雇人用胶轮车载上大木扁桶去取河心水,为此,茶馆自然又得备几口沙缸以作过滤之用 。
再说茶叶 。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但茶馆老板不乏生意经,为了满足南北来往的过路客,他们也备有其它各路名茶,把粉牌写得满闹热 。有的考虑得法更细致:夏天加备杭菊,解暑,清肝,明目;冬天加备沱茶,据说沱茶性温热,专供老年体虚者之需 。
至于茶具,就是闻名遐迩的“盖碗儿” 。这套由盖、碗、船组成的三件头茶具,可算把喝茶的艺术推到了臻于妙境的高度 。最妙处在于茶船的定型和茶盖的巧思 。有了它,茶碗不至于闭得太严,茶叶得以徐徐沁出,能随意控制茶汗的溶解速度和茶水温度,还可避免喝茶时茶叶入口 。总之,很惬意 。因此,有人说,看你是不是成都茶客,只须看你摆弄茶盖的手法便能一目了然 。
“有茶”还需“有座”,即令饮茶者坐得舒服 。旧成都茶馆对此很考究 。椅子以四川盛产的楠竹为之 。其椅脚的高矮、坐垫的软硬、椅背、扶手的角度和宽窄均很注意 。茶桌一般及膝高,恰与坐手的高度相宜,取饮甚便 。如果说“有茶”、“有座”属物的范畴,家里也不难办到,那么“有趣”一项则非入茶馆不可得了 。因为一离开茶馆内形形色色的人间众生相,这“趣”便无从谈起了 。
旧成都一般市民的住处狭窄,有客来时,主人总是手一挥:“走,口子上吃茶!”客人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 。茶馆无形中又成了一般市民的会客室 。
茶馆又是群众的“俱乐部”,最常见的是“打围鼓”(川剧坐唱),旧时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围鼓”也聊以解馋 。演唱者有业余,也有专业 。虽不化妆,不表演动作,仅仅各自执用一件乐器,如川锣、川胡、板鼓、大钹、马锣之类 。一人唱一角,自吹打、自演唱,但它毕竟满足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也很受欢迎 。有”围鼓“的茶馆,生意格外好 。
现在四川的茶馆种类繁多 。新茶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除了继承传统的服务项目外,还增添了冷饮、糕点等食品 。新茶馆的现代色彩较浓,人们不论白天或晚上,都可以边喝茶边看电视 。新茶馆收费虽然高些,但青年人喜欢光顾;城郊茶馆有的设在河边,有的设在树荫下,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养鸟人爱去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