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门穴位位置标准定位: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
![期门穴](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02/2119212413-0.jpg)
文章插图
期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当第六肋间隙中《针灸甲乙经》 。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乳旁开一寸五分,直下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在乳直下四寸,乳根下微外,日月上,横直巨阙”《针灸集成》 。
取穴方法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二肋(第六肋间)处取穴 。对于女性患者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 。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与巨阙穴齐平) 。
穴位解剖期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 。皮肤由第五、六、七肋间神经重叠分布 。肋胸膜和膈胸膜于肺下缘处相互移行,形成肋膈窦(为胸膜腔的一部分),其深面是膈肌,右侧可至肝,左侧抵胃体 。因此该穴不可盲目深进针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下缘→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
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第六肋间动、静脉 。
期门穴的作用期门穴意义: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
期门穴功效
![期门穴](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02/2119212G0-1.jpg)
文章插图
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期门穴有疏肝、和胃、利胁、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 。
主治疾病期门穴主治脾胃及胸胁部疾患:如心下切痛、饮食不下、呕吐呃逆、伤食腹坚、霍乱泄注、下痢脓血、奔豚上下、消渴、血臌、胸胁支满、积聚痞块、胸中热、卧不安、谵语不止、目眩、面赤、项强、瘖不能言、疟疾、伤寒热入血室、癃闭、遗尿、小便难、妇人产后余疾等 。
现代又多用期门穴治疗胆囊炎、胸膜炎、肝炎、肝萎缩、肋间神经痛、心肌炎等 。
期门穴主治胸胁满痛、黄疽、呕吐、呃逆、腹胀、胁下积聚等 。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
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
穴位配伍期门穴配大敦穴治疝气;
期门穴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
期门穴配肝俞穴、膈俞穴,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胸胁胀痛 。
【期门穴】期门穴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
期门穴配阳陵泉穴、中封穴,有舒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
针刺方法一般斜刺0.5~0.8寸,内部右侧为肝右叶前缘,左侧为横结肠及胃底,不宜深刺 。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腹后壁放散 。
沿肋间方向平刺0.5-1.0寸 。
针刺时应控制好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肝肺 。
艾灸方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
期门穴解析期门为经穴名(Qīmén LR14) 。出《伤寒论》 。属足厥肝经 。期门是肝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的交会穴 。期即周期,门即门户,两侧胁肋如敞开之门户,穴在胁肋部,经气运行至此为一周期,故称期门 。
期门 。期,期望、约会之意 。门,出入的门户 。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 。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
肝经募穴 。理同其门名解 。
附注:肝经募穴 。
特异性:期门穴为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
《备急千金要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