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虹霸上市科创板 当虹科技股吧( 二 )


综合上述,报告期内当虹科技虽然营业收入、利润等业绩是持续增长的,但是赚到手的现金却不甚理想,这种账面富贵本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司较弱的市场竞争力 。
采购与成本差异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是收入和利润是持续增长的,而另一方面则是主营业务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区别达到73.79%、65.62%和61.71% 。固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相比,当虹科技的软件销售毛利率(报告期内区别为79.59%、81.96%和79.98%)仍大幅高于同行业公司相似或相同业务的毛利率 。招股书披露,同行业公司相关业务毛利率大多在50%左右,最高的也不过在78.71% 。
这让人疑惑,为什么当虹科技还未上市且有着诸多竞争弱势情况下,其毛利率要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要高许多?对此疑惑,招股书中解释称重要是由业务属性和产品类型差异所致 。然而,《红周刊》采访人员结合采购与存货成本的情况分析当虹科技的营业成本,发现其中存在数千万元的异常,进而让人怀疑其超高毛利率可能不真实 。
例如,2018年原材料采购总额为9802.16万元(如表2),跟同期主营业务成本中的材料成本6090.37万元相比较,可知还有3711.79万元的采购并没有完成产销过程结转到营业成本,而仍然留在存货之中,体现为存货相关项目期末金额的增加 。
当虹科技存货由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三个项目构成,其中,2018年年末原材料存货有419.20万元,相比于上一年年末增加了69.35万元 。这个金额跟上述3711.79万元部分的采购额相比,少了3642.44万元 。既然原材料存货增加比较少,那么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新增部分的原材料成本必定会浮现相应增加 。
然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并非如此 。2018年年末存货中,有1257.47万元库存商品和325.87万元的发出商品,两项合计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金额多出了676.73万元 。虽然招股书并未披露其中包括多少金额的材料成本,但由于产品的成本构成与营业成本构成基本相同,因此用同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78.21%测算,则新增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材料成本惟独529.27万元,与上述3642.44万元差额相比,公司仍有3113.17万元的原材料采购既没有因产品销售结转到营业成本,也没有体现为存货相关项目的增加 。显然,这些失踪采购是让人疑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