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术|985女博士失业新理由:“你阴气太重”( 二 )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

工科女 , 走不出循环
吴真真好像从小就更偏爱数字 。
无论是中考 , 还是高考 , 都是“理科”救了她 。
而每次要她写作文 , 揪下来的头发都比写出来的字多 , 阅读理解更是完全难以理解 。
报考的时候 , 她果断地排除了所有和文字相关的专业 。
最后选择了水声工程 , 成为了一名典型的工科女 。

进入大学之初 , 虽说女生是少数 , 但她并没有感觉到性别的“阻碍” 。
平时学习的时候 , 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
甚至女生通常更努力一点 , 考试成绩还往往会更好 。
但到了大四保研的时候 , 吴真真才被从“努力就有回报”的认知中唤醒 。
吴真真的学习成绩可圈可点 , 学生工作也没落下 , 积极参加各项比赛 , 获了不少奖 。
她的履历表算得上漂亮 。

但她发现 , 曾经大家连小数点都要计较的成绩 , 无法成为敲门砖 。
吴真真在保研这件事上跌了大跟头 。
“我之前想报一个导师 , 就直接被拒了 。 ”
原本她信心满满 , 未曾想简历第一行的性别就已经扣完了所有分 。
而这样的经历 , 在工科专业保研时就像一个标准化模板 , 随处可见 。
有人在微博上吐槽性别歧视赤裸裸的工科保研政策:男生比女生好保 。

图源:新浪微博
吴真真后来才知道 , 这个专业也有过“无论男女 , 一视同仁”的历史 。
曾经 , 性别根本就没有被这个研究组的老师们纳入参考项 , 但却在几年前突然变了天 。
那一年 , 研究组组长带了一个女学生 。
老师倾注了不少心血 , 女生也学得不错 。
一路进修到博士学位 , 俨然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别人家的孩子” 。

但当女生顺利拿下学位 , 迈出校门 , 一切都不同了——
次次面试 , 处处碰壁 。
老师本还寄予厚望 , 期待她大展拳脚 , 可结果是 , 老师的得意门生却连一份专业对口的offer都拿不到 。
“后来这个组就不愿意招女生了 , 毕竟即便费心费力培养 , 也没有未来可言” , 吴真真显得有些无奈 。

因为不占优势 , 所以工科女生们只好选择继续深造 。
如此一来 , 就能把自己重新拉回到男生们站在的那条起跑线上 。
但过五关斩六将 , 兜兜转转 ,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
到头来 , 她们的简历还是会被单独拎出来 , 甚至被丢进垃圾桶 。
吴真真此前看到过一个火爆的工科女求职的帖子 , 字里行间都是工科女的无奈——
去参加招聘会 , 听了一个小时的宣讲 , 等了一个小时的面试 , 却只能眼睁睁看着HR把自己的简历放在了一边 , 连个面试机会都没等到 。

虽然一切早有预料 , 但亲眼目睹之后女生还是在现场崩溃大哭控诉:
“如果不招女孩子的话 , 可否直接在招聘信息上注明 , 这样有的女生就不用跑这一趟 。 ”
帖子火了之后 , 有女性HR站出来帮忙改简历、做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背调……

图源:新浪微博
但 , 这些在工科女面临的巨大性别鸿沟、群体性的困境面前 , 作用能有几分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 。

图源:新浪微博
一切似乎是无解的 。
用人单位性别歧视 , 女生只得转身深造;
老师担心自己费力培养的学生连找份对口的工作都成了难题 , 也纷纷摇头 。
到最后 , 工科女向左走 , 或是向右走 , 都是不平坦的路 。

工科女挤不进的空间
程晓的专业 , 是城市轨道交通 , 这并不是她主动选的 。
程晓从小学习都不算拔尖 , 但有一个优点——听话 。

因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 , 留给她的专业选择不多 。
父母替她做了决定 , 不管学啥 , 都得学理科 , 理科好就业 。
她乖乖服从 , 选了环境生态工程 。
对她来说 , 只要是上学 , 什么专业都一样 , 老师让干嘛就干嘛 。
大学四年 , 要问她喜欢吗 , 她不知道 , 也不在乎 。
对她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 , 努力学习 , 找到工作 , 然后换个地方 , 继续“努力” 。

可真到了大四 , 她才发现 , 所谓的“好就业”不过是一场骗局 , 甚至她连实习的机会都很难得到 。
在她的专业中 , 有一个方向是关于城市轨道交通 。
简单来说 , 就是地铁 。
地下操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 包括去地下测量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