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掬水月在手 诗词 掬水月在手
把水月捧在手里(叶嘉莹《把水月捧在手里的诗》)
来源:周末画报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人类世界按下了暂停键 。与此同时 , 野生动物意外地获得了更广阔的空空间和更自由的生活...不久前公布的纪录片《地球巨变之年》 , 用镜头记录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没有了人类活动密集的南美海滩 , 企鹅终于可以自由捕猎了 。今年的小企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壮 , 企鹅 。在游客渐行渐远的非洲豪华酒店里 , 有行走的美洲虎 , 那是它们的领地 。游轮取消的阿拉斯加海域变得更加安静 , 水下座头鲸开始用更频繁、更长的声音相互交流...
Feliciano Centurion , “无题” , 选自“编织毯”系列 , 未知年份 , 丙烯编织毯 , 178 x 130 cm 。私人收藏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供图 。
名为“水体”的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 , 似乎是为这个时间节点量身定做的:印度民众聚集在横河河畔 , 为大壶节狂欢 , 随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日本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 , 决定将核废水排入海洋……气候危机和人类在疫情面前的脆弱 , 让我们的星球处于重建状态 。“水体”展览以人类、超人、后人类的液态为主题 , 重点展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生长 。它探索了历史和现在之间的紧张关系 , 被过度研究和研究不足的可能性 , 以及水体可能产生的共识、差异和差异性 。
这是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水”的第三阶段“一个展览” 。本次展览共有来自6大洲、18个国家的64位艺术家/团体参展 , 共76件/团体 , 其中33件/团体为新委任作品 。此前 , “湿式操作”之一阶段和“生态联盟”第二阶段始终以生态为核心 。
“我们是水的世界” , 艺术家阿斯特丽达·奈玛尼斯在展览开幕时表达了“水体”的主题 。“‘我们’这个词有着丰富的内涵 , 不仅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动物 , 还包括海洋、河流、含水层、地下溪流、云、风暴、沼泽和土壤等地质和气象体——它们是滴水和波动的 。
陈莲 , 策划找月亮| , 母亲三部曲系列 , 2020-2021 。
在西班牙艺术家安德雷斯·费尔南德斯的眼中 , 水流就像血液 , 穿越这座城市就像在阅读关于生活的书籍 。他用近乎白描的方式 , 用空的想象力 , 画出了《出生路线》(2018) 。乍一看 , 这似乎是一张描绘了一座城市路线的普通地图 , 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 , 这张地图最上面的标题是“真实的电子游戏世界” , 地图中的每一个婴儿都是从同一个确切的空点进入出生通道的 。似乎所有的婴儿都在一个准确的时间同时把这个地方作为出口 。安德烈斯把它比作新年前夜钟声的倒计时 。
在美国艺术家琼·乔纳斯的眼中 , 她试图理解自然力的表现形式 , 表达她作为一个看待世界复杂性并在没有真相的情况下继续探索的艺术家的感受 。《流向深海平原的河流》包括一幅图像和一幅画 。通过这组作品 , 乔纳斯表达了她对数字声纳测绘、水声测量结果和海底微小生物的视觉解读 。她描绘了许多海洋生物 , 光怪陆离 , 色彩斑斓 , 平时默默无闻 , 却因为一场艺术展而突然从海底“被带到”大众的视野 。“这个主题涵盖的范围很广 。在艺术与科学的互动中 , 我只触及了表面 。”乔纳斯这样说 。
阿尔贝托·巴莱亚 , 热带奖杯 , 2020 。
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汪从包括成都、武汉、南京和上海在内的七个城市收集石头和泥土 , 并把它们磨成颜料 。然后 , 他用每个城市特有的颜料画出单色的画 。最后 , 风景(长江流域)中一字排开的七幅画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甚至让住在这里的人惊讶于他们自己的城市 。".一些观众在通过作品时表现出惊讶 。”一个立足点 , 一片土地 , 一片尘埃 。一个城市的地质基础是其必要条件 , 自然历史孕育了文明 。没有石头 , 就没有城市 。”迈克尔·汪这样说道 。
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利亚姆·杨(Liam Young)设想了这样一种情况:把100亿多元文化的人全部聚集在一个特大城市 , 当它变成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人的超高密度大都市时 , 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利亚姆用图像描绘了这个想法——建筑物堆积如山 , 人类的外貌也因各种生物的混居而改变 。这部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作品 , 不仅展现了一幅非凡的明日画卷 , 也紧急审视了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
推荐阅读
- 流浪猫|流浪猫获“编制”被消防说教到睡着 憨态可掬,惹人怜爱
- 中国唐朝的斑斓山色水月之美
- 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 永恒的守望|方掬芬:我愿奉献一生的地方
- 《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张静:古诗词在当下仍有意义
- 94岁时裸捐1857万,叶嘉莹:我想把吟诵留给世界!敬佩
- 西游记|除了观音,还有二人能救活人参果树,一位深谋远虑,一位笑容可掬
- “诗词女神”叶嘉莹:我3岁开始背诗,从小背诗的孩子不一般
- 叶嘉莹:弱德持身往不回
- 这座古墓出土不起眼陶俑,虽然憨态可掬,却连创两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