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 , 谢苗还获得了一个外号 , “李连杰的御用儿子” , 和李连杰又一起合作了《给爸爸的信》 。
谢苗是王晶、周润发、李连杰都看好的演员 , 和释小龙一样 , 起点都非常高 , 如果一直在影视圈发展下去 , 未来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
但很可惜 , 谢苗和释小龙都在事业的最高峰 , 从影视圈销声匿迹了 , 归结原因 , 其实可以总结为下面三个原因 。
1、巅峰期选择隐退读书 。
释小龙 , 2003年拍完了《水月洞天》之后就远赴美国读书 。
释小龙读书并不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份稳定的工作 , 而是为自己以后做演员铺路 。
在纽约的时候 , 释小龙就在一家艺术学院学习表演 。 希望回国后 , 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
可惜的是 , 观众并没能等到那一天 。 回国之后 , 内娱的天早就变了 , 释小龙不再吃香 , 再加上他在美国上学 , 身材发福 , 失去了外形优势 , 长相也渐渐偏离轨迹 , 就更加无人问津了 。
我想如果当年释小龙没有选择去国外读书 , 而是选择留在国内 , 读上戏或者中戏 , 一直保持源源不断的作品产出 , 如今的境遇会不会好一些?
但现实没有如果 , 释小龙的选择 , 最终让他断送了自己在娱乐圈的大好前程 。
谢苗的遭遇要比释小龙更曲折一些 , 当年谢苗面临两个选择 , 一个是继续留在香港影视圈发展 , 一个是返回学校读书 。
为此 , 母亲咨询了两位影视圈大佬 , 一位是王晶 , 一位是周润发 。
王晶给出的建议是:“如果现在让谢苗回学校读书 , 他会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 , 之前在影视圈打下的基础都会白费 , 因此不建议谢苗回学校 。 ”
周润发给出的建议则是:“无论如何 , 知识都是最重要的 , 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见识 。 因此建议谢苗回学校读书 , 不建议他继续留在娱乐圈发展 。 ”
最终 , 母亲听从了周润发的建议 , 让谢苗回归学校 。 大学毕业后 , 谢苗成了一位体育老师 , 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 谢苗内心还是渴望拍戏 。
他将自己的心声和父母表述 , 在父母的支持下 , 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娱乐圈 。 但是他离开娱乐圈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 长到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记得他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两个人之所以渐渐淡出观众们的视野 , 回学校读书占了相当一部分 。 失去了曝光度 , 热度自然会慢慢降低 。
如果他们当年没有选择回学校读书 , 而是选择留在娱乐圈发展 , 如今的遭遇会不会大不同?但是相应的 , 他们也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 。
知识还是热度 , 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 , 但到底孰强孰弱?就真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了 。
2、功夫电影市场的没落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到2000年前后 , 之所以国内功夫电影能够百花齐放 , 源于观众的喜欢 。
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 , 观众们最喜欢的就是功夫电影 , 功夫电影占了影院市场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 。
有市场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 七小福、龙虎武师 , 开始在香港影视圈大放异彩 。
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彪、元华、钱嘉乐等等一众打星 , 都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 。
进入九十年代 , 香港影视圈和当时最大的市场台湾闹掰 , 电影产业量开始急剧缩水 。 再加上当时盗版横行 , DVD、VCD进入市场 , 香港电影开始没落 , 大佬们开始寻找新的市场 。
2000年后 , 大陆经济高速发展 , 人们逐渐学会走进电影院 。 香港电影看到了商机 , 开始和大陆的电影人合作 , 《无间道》在这个时期孕育而生 , 被不少观众称为香港电影最后的狂欢 。
大陆观众和香港、台湾的观众都不同 , 并不只对功夫片情有独钟 , 喜剧片、爱情片、剧情片 , 再加上好莱坞的冲击 , 香港电影想在大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 只能做出改变 。
这让本就生存艰难的香港功夫电影更加雪上加霜 。
没有市场 , 自然就不需要有新人加入 , 谢苗、释小龙虽然打得不错 , 但是在如今的影视剧环境下 , 他们并没有用武之地 。
3、功夫影星已经饱和
很多网友可能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 表示功夫电影市场人才凋零 , 又怎么可能饱和呢?
大家仔细想想 , 如果一部功夫电影是吴京、李连杰、洪金宝、甄子丹主演的 , 你们会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吗?大部分观众的回答肯定都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