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港娱:花名、昵称与封号

电影|港娱:花名、昵称与封号

文章图片

电影|港娱:花名、昵称与封号

文章图片

电影|港娱:花名、昵称与封号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香港影评人舒琪认为 。

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 , 是因为演出者和电影本身都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 。
他说「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 , 管周润发叫‘发仔’ , 梁朝伟是‘伟仔’ , 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现在新的演员 , 比如吴彦祖 , 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 。 」
这是他曾经讲过的原话 。
但其实 , 这只是一个时代过去了 。
即便周润发已经六十七岁、刘德华已经六十一岁而梁朝伟也已经六十岁 , 在比他们年长而尚健在的电影人眼里 , 或仍然看得到昔年的青涩模样 。
因为亲切感是个因人而异的东西 。
其实就跟没有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丑陋以及“儿不嫌母丑”等概念、俗语 , 是同一个道理 。
但对其他的新一代电影人或者观众而言呢?
他们只是垂垂老矣的演员 。
这才是真相 。
凭着记忆 , 回忆一下香港大咖演员的各种名号 。
尝试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

先聊聊“双周一成”的周润发 。
又名发仔、发哥、小马哥、赌神和香港之子 , 还有一个应该是影迷赠予的“演技之神” 。
前辈影人叫他发仔 , 平辈和晚辈叫他发哥 。
小马哥和赌神则几乎是众所周知 。
而能因电影而名 , 并将电影推上巅峰 , 从而开创类型片风潮 , 也足证周润发本身的能力与魅力 。
道理非常简单 。
在1986年的《英雄本色》之前 , 香港是没有“警匪黑帮片”这一专属片种的 。
同样 , 在《赌神》之前大概六个月 , 一部集合了刘德华、谭咏麟等演员的赌片《至尊无上》上映 , 同样是王晶作品和赌片题材 , 但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 , 都远远不及《赌神》 , 而在《赌神》之后 , 赌片开始大行其道 。
至于香港之子 , 更是有独一无二的象征义 。
其他人不管票房有多高、人气有多长红 , 始终都不可能逾越 。
至于演技之神 , 这个就可商榷斟酌了 。

另外一“周” , 周星驰 。
星星、星仔、星爷 , 还有唐伯虎、至尊宝、食神和凌凌漆、阿发 , 以及何金银、尹天仇 。
这么一串名字里 , 除了星仔和星爷 , 其他都出自他的电影 。
从星仔晋级星爷 , 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 也就是从1990年的《赌圣》一飞冲天 , 到1992年以五部电影占据前五名 , “屠榜”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 。
当年周润发有过一个访谈 , 主持人问谁能取代他的地位 , 他说已经被周星驰取代了 , 意指周星驰的票房无敌 。
就事实而论 , 连续四年霸榜十大票房排行榜且不断创立和打破纪录 , 这也确实是香港影史的唯一 , 譬如其后成龙在被双周连续压制多年后 , 在1995年凭《红番区》登顶 , 但在三连冠之后被《风云之雄霸天下》终止 。
而连串的电影角色名 , 也足证其人物塑造能力的强悍 。
在2008年的《长江七号》中 , 我们看见46岁的周星驰华发早生 。
所以“星爷”之名 , 似乎也是一种事前预示 。

天王级艺人 , 郭富城 。
城仔、城城、Aaron、阿王 , 此外是四大天王、亚洲舞王和东方舞台神话 。
前面四个 , 媒体和粉丝通用 , 香港媒体报道一般会交替使用 。
四大天王无须多提 , 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
亚洲舞王这个名号就挺有意思了 , 得名于国外媒体或歌迷 , 也都与他的演唱会有关 。
2002年 , 郭富城在日本大阪、横滨、东京举行演唱会 , 被日本媒体封“亚洲舞王” , 2003年郭富城在加拿大多伦多 , 温哥华开演唱会 , 被温哥华歌迷封“世纪舞王” , 后被美国权威杂志EntertainmentWeekly誉为“东方舞台神话” , CNN称其为“亚洲最有魅力舞者” 。
如果觉得还不够 , 那么他在2005年获颁“香港舞蹈年奖” , 也有450°旋转舞台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 甚至在台湾小巨蛋的演唱会 , 吸引超过两百位明星前往 。
这些东西 , 足证其“舞王”地位和名声不是浪得虚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