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以人民的名义,解读《人民的名义》里的十层境界!( 二 )


他们当初是这样学的 , 他们上面的人是这样说的 。
但他们只学了这样一个范本 , 一个程式 。 所以我们会发现 , 对比高玉良 , “人民”二字从他们口中说出 , 颇有一股东施效颦之感 。
在我小时候常常玩一种游戏 , 每个人说一句话 , 这句话里不能含有“你、我、他”这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却看似简单 , 但当你真正去玩时 , 却发现很困难 。 “人民”两个字 , 之于这些人便是如此 。
哪怕是在他们任意作为时 , 嘴上 , 也已经离不开这两个字了 。

其实很奇怪 , 在中国历代官场剧中都不乏赵瑞龙这样的资本 。 在行贿的时候 , 总是会说一些与这个行为完全背离的恭维言辞 , 去赞美受贿者 。
而且受贿者并不会觉得这是在阴阳怪气 , 反而会欣然接受 。
从剧作方面来说 , 这似乎能提高台词的某种张力 , 也可以让这一行为变得更加具有讽刺味道 。
我没有在官场上混过 , 但是我想如果现实中也是如此 , 那应该是为了让受贿者安心 , 继而心安理得受贿的一种话术 。
这种话术不仅仅是在说给受贿者 , 同样也是说给自己希望在这样一个非法交易的环境里制造一个让大家都舒服的状态 。
“抛开事实不谈 , 你还是人民的好公仆 , 我也是一个良心的企业家啊 。 ”

相较于肖钢玉等人 , 祁同伟可没有被程序化的句式所禁锢 。
在官场上 , 他可以将人民二字放在嘴上装门面 。
在私下里 , 他则会毫无顾忌地展现对这两个字的嗤之以鼻 。
对于他而言 , 这只是一个工具 , 一个自己用着恶心却又不得不用的工具 。
这样的设定也完全符合他的经历所带给他憎恶世间的性格 。 他一个曾经的缉毒英雄 , 心中自是有过人民的 。 只不过相比之下 , 他更在乎个人的得失 。
如果说这是一场恋爱 , 我们不得不承认祁同伟是爱过的 , 而且爱的甚是疯狂 。
可当这种爱让他开始求之不得 , 辗转反侧 , 甚至因此受挫以后 。 在他心里 , 爱就变成了一种暴力 。
他当然不是什么变成恶龙的屠龙少年 ,
他只是一个被迫进入仇家的赘婿 , 他可以为了继承的家产而疯狂而变态 , 而违法乱纪 , 却不影响他对这个家族的规则嗤之以鼻 。 哪怕那些规则原本是正确的 , 也因为实施者与环境让他感到恶心 。
他从未胜天半子 。
何为天?
天便是社会 。
何为胜天?
不为万事所惑 , 不为万事所扰 , 坚守初心方为胜天 。
这种胜利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内心之刚强 , 证明了自己曾经的坚守本就正确 , 所以无需被天改变 。
祁同伟从未胜天 , 他不过是一个被岁月和娑婆世界千刀万剐到面目全非的失败者 , 一个在这个世间随处可见的失败者 。
我并非是像侯亮平与钟小爱那样 , 站在一种很高的姿态贬低祁同伟 。
只是说到胜天半子 , 他不配 。
剧中有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 , 便是易学习 。
在“不跑不送降职留用 , 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汉东官场里 , 易学习一直坚守初心 , 牢记使命 , 把人民彻底装进心里 。 这样的人 , 胜天又岂止半子?

一个文人 , 一个政法系的教授文人 。 一个读明史的政法系教授文人 。
这样的人进入官场会是什么样?
高育良便是了 。
纵观全剧 , 高育良似乎并没有犯过什么人神共愤的错误 , 乃至让很多人都觉得最后判十八年的这个结局 , 不过只是在给观众一个交代 。
从法律层面来说 , 他确实罪不至此 , 对于出身政法系教授的高育良来说 , 从政之初几乎就相当于满级大佬进入了新手村 。 他既不用像肖钢玉他们那样去学习官场规则用语 , 也不会像祁同伟那样对这样的环境充满情绪 。
他显然喜欢这样的环境 。 作为文人 , 他应该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从政时对各种情况应对自如的样子 。
可正如上面所说 , 古代社会中的人民与当朝者 , 终归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
明史迷的高育良 , 自然也会将这种概念作为自己从政的底层思维 ,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这句话可以解释高育良在全剧中的几乎所有行为逻辑 。
只不过对于他来说 , 他的人民是祁同伟 , 是赵瑞龙 。 他的国 , 是他的汉大帮 。
他希望在他自以为做到了“谨侯度”的基础上 , 保持祁同伟与赵瑞龙稳定 , 以免自己的汉大帮出现危机 , “戒”自己的汉大帮“不虞” 。
为了这个目的 , 他可以伤害那些真正的人民 , 却有一个不连累自己的底线 。 所以他对祁同伟和赵瑞龙说的 , 往往都是别太过火 , 而不是别去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