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釉精色艳的明永乐青花瓷(附高清图)( 二 )



01
胎釉
永乐时期的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 , 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 永乐瓷器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 , 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 , 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 , 并用木柴烧 , 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 。 现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 , 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 。
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 , 白色 , 有小块铁色斑 , 呈糯米粉状 , 摸之细腻滑润 。 也有釉底 , 釉底白釉匀净 , 釉薄处泛黄色 , 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 , 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 。 小器底足多施釉 , 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 , 足跟较窄 。 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 , 即削切痕明显 。 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 , 足内墙多泛黄斑 。 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明永乐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几何花卉纹莲子碗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2
青料
永乐青花发色浓艳 , 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 。
郑和自1405年开始数次出使西洋 , 在其自异域带回的大量稀世珍物中 , 仅用于瓷器烧制的矿物质就有多种 , 除“苏麻离青”外 , 还包括用于配制彩釉的紫非、紫矿、胭脂石等 。 永乐青花 , 以苏麻离青料绘烧而成 , 青花呈色浓艳 , 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 , 并有锡光 , 所绘纹饰有晕散现象 。 这主要是因为进口青料属于高铁低锰青料 , 与国产的高锰低铁偏灰的呈色明显不同 , 这也是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显著特征之一 。
明早期永乐青花均以苏料绘制 , 但其所呈现的青花色泽及斑点状态却也不尽相同 , 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 1、湛蓝亮丽型:其紫罗兰色调必然明显 , 斑点、色面在玉质般的釉层薄翳中 , 伴随着大小疏朗的气泡 , 在釉下呈现出清晰薄透的晶体放射状 , 少见聚焦状;此现象在笔划线条处尤为彰显 。

明永乐青花花果梅瓶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北京故宫
2、沉穆浓重型:此类发色与釉质均逊于前者 。 其笔触施填色料转折浓重处 , 往往呈现微凹不规则的“黑褐锡斑” , 且斑的色调自中心向边缘呈由黑褐色逐渐过渡为绿或黄褐色 。 其发色欠佳原因 , 除釉质、温度 , 还原焰气氛等因素外 , 与苏料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 苏料发色与釉面的莹白润泽成正比 , 釉面愈莹润 , 青花发色愈艳丽;反之 , 则蓝中泛灰 。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四季花果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四季花卉纹墩子碗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北京故宫
看点
03
造型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比洪武时期丰富得多 , 既有传统器形 , 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生产的器形 。 永乐官窑瓷器的造型在继承先朝传统器型的基础上 , 亦受外贸需求的刺激和郑和下西洋带回的伊斯兰教金银、铜器等器物的启发 , 瓷器型制上兼容并蓄 。 当属历代官窑瓷器中纹饰、造型创新最为丰富者 。 永乐青花器中有很多新颖奇特的造型 , 大都是在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发明创新的:如天球瓶、僧帽壶、双耳葫芦扁瓶、双耳扁瓶、多角烛台、花浇、无挡尊等等 。 许多造型大都是依照西域进贡而来的金银器、玻璃器皿甚至是陶器为样本的 。 再具体到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 , 几何原理的应用、环带、开光、平均分割、多角对称等绘画手法 , 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 , 使人观之耳目一新 。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龙耳花浇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北京故宫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扁壶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点
04
纹饰
永乐的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 。
图画花纹多为双钩填色 , 绘笔用小笔触 , 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 圆器内外加花 , 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 。 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 , 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 。 器物上构图形式多样 , 丰富多彩 , 其纹饰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摹 , 均给人以清秀之感 ,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这时已不见洪武朝所盛行的以扁菊花为主题的纹饰图案了 , 这在断代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