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经典反派演员”陈述:病中子女冷淡,死后子女却和妻子争夺房产( 二 )



陈述在《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角色1939年 , 陈述进入上海邮政管理局工作 。 在爸爸的支持下 , 陈述利用业务时间 , 先后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等社团参与演出 。 在与舞台多次亲密接触的过程中 , 陈述越来越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了 。
无论是印书馆还是邮政管理局 , 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 无疑是一份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 。 但陈述很清楚地知道 ,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
1942年起 , 陈述先后在未名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等多个剧团做兼职演员 。 舞台上的陈述 , 灵动而鲜活 。 抗战胜利后 , 陈述又在上海剧艺社参演了《升官图》、《雾重庆》等多部话剧 。

陈述在《海魂》中饰演角色通过几年的舞台实践 , 陈述学到了很多表演的技能 , 他已经可以将角色的语气和神态把握得非常自如了 。 对于角色的选择 , 也从最开始的跑龙套 , 慢慢变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
终于 , 陈述决定放弃原有的工作 , 全身心地投入舞台 , 投入演艺事业中 。 陈爸爸看着儿子一路走来 , 也非常支持:“难得吾儿在这乱世中尚能保持一腔热情!”
有了家人的支持 , 陈述终于可以放开手脚 , 拥抱自己钟情的舞台了 。 1948年 , 陈述作为特约演员效力于文华影片公司 , 正式走上演艺之路 , 并与王丹凤等很多著名演员共同出演了多部电影 。

陈述在《斩断魔爪》中饰演潜伏特务很快 , 陈述就凭借精湛的演技 , 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演员之一 。 1951年 , 陈述加入了大同影业 , 31岁的他出演了首部电影《美国之窗》 , 完成了自己的银幕首秀 。
一年后 , 陈述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 成为一名正式的、专业的电影演员 。 1954年 , 陈述参与了上海电影厂出品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拍摄 , 得到了真正让自己名扬四方的机会 。
在《渡江侦察记》中 , 陈述出演的敌方“情报处长”是个大反派 , 但陈述长得很端正 , 丝毫没有凶狠的感觉 。 为了让角色活灵活现 , 陈述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

《渡江侦察记》海报他不仅将敌方“情报处长”阴险毒辣、凶狠狡诈等性格特点 , 展现得淋漓尽致 , 更是把那句“根据情报 , 饺子还是老李家的好吃” , 变成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流行语 。
影片主演孙道临曾这样评价陈述:“他的演技不是偶尔 , 他的剧本上 , 永远都是红蓝铅笔标的批注......”用心揣摩角色的每一次心理变化、每一个动作神态 , 这些 , 是陈述接到剧本后的必修功课 。
陈述说:“电影创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 , 就是剧组全体人员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体验生活’ , 这是保证影片质量和演员表演真实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渡江侦察记》剧照正因如此 , 在拍摄《渡江侦察记》前一年 , 他曾专程到南京军事学院访问了一些前国民党高级军官 , 请他们介绍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情况 , 为自己塑造角色提供了丰富充实的依据 , 表演起来游刃有余 。
陈述凭借精湛的演技 , 出色地塑造了敌方“情报处长”这一角色 。 他本人也凭借该片 , 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 。
此后 , 陈述为观众奉献了很多惟妙惟肖的大反派形象:《铁道游击队》中凶狠歹毒的日军队长岗村 , 《海魂》中灭绝人性的国民党海军鼓浪号副舰长 , 《摇啊摇 , 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老大……

《渡江侦察记》剧照虽然陈述出演过很多反派 , 但多年话剧舞台的沉淀 , 陈述戏路很宽 , 而且多才多艺 。
拍摄《渡江侦察记》时 , 陈述用自己学过的撑杆跳技能 , 为剧中情节设计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登船动作 , 让导演拍案叫好 。 他还凭借精湛的游泳技术 , 为剧中角色担任替身 , 在上海高桥海面上完美呈现了泳姿 。
陈述还曾塑造过一些非常富有喜剧性的人物 。 《老兵新传》中的农民老王头、《今天我休息》中的理发师等 , 让观众看到了他亲切可爱的一面 。

影片《今天我休息》剧照(理发师为陈述扮演)但是 , 观众们还是对他塑造的反派角色“情有独钟” , 陈述并不介意将自己定位成“反派”专业户 , 他认为:“正角与反角并无差别 , 塑造角色首先应该熟悉角色 , 按人物性格表现 , 人物刻画才能传神 。 ”
从影五十余年 , 陈述始终保持着刚入行时的初心与热情 。 2000年 , 已是80岁高龄的陈述坚持不用替身 , 光着膀子在零下8度的室外足足拍了7个小时 , 完美的塑造了影片《鬼子来了》中疯七爷的形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