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降低,如今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对于钓鱼人来说,冬季钓获的鲫鱼明显个体比较大,并且也比较多,而夏季的鲫鱼又少有小为什么?难道是鱼挑食?其实并非是鱼挑食,而是夏季和冬季鲫鱼的觅食种类有很大不同,归纳起来有4点。
文章插图
01夏季鲫鱼不缺少食物,而冬季鲫鱼的食物比较少夏季由于温度比较高,水域内的食物很多,比如:水草、水生昆虫、草籽、落叶的腐殖质、水蚯蚓、红虫等,这些都是鱼类的食物。而鲫鱼的食性比较杂,为杂食性鱼类,它们并不缺少食物,可以说随时都能获得食物。食物比较多,进窝的几率也就比较小,即使进窝后可能并不饿,吃饵的几率也就比较小。特别是自然水域内生长的鱼类,它们有一定的警惕性,进窝后不吃饵也比较正常,而一些小个体鲫鱼警惕心比较弱,所以钓获的鲫鱼又少又小。
文章插图
而到了冬季万物枯寂,由于温度的降低,水草不再生长,没有嫩芽供鲫鱼觅食;水生昆虫也不在生长繁殖,鲫鱼的食物进一步减少;其它水生生物躲藏在水底角落处,或者进入水底淤泥中,鲫鱼也不容易获得;而草籽早已消失,鲫鱼的食物进一步减少。食物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没有吃的,没有吃的咋办?总不能饿着肚子吧?这时候如果打窝,鲫鱼进窝后,开口觅食的几率大大增加,并且不仅仅是小个体鲫鱼,大个体鲫鱼也没有食物,即使警惕心强也没用,还是会乖乖地吃钩,钓获的鲫鱼不仅多,个体还比较大。
文章插图
02夏季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而冬季有些鱼类的活动量小夏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不管是什么鱼类,活动量都非常大,满水域游动寻找食物,打窝后进窝的不一定是鲫鱼,或许是一些大型鱼类进窝。比如:鲤鱼、草鱼、鲢鳙、青鱼等,它们进窝后吃钩吗?很遗憾!大多数不吃钩。很多钓友都遇到过,窝点内有鱼但是不吃钩的情况,窝点内的鱼泡直冒,浮漂就像定海神针,一动不动!或者突然之间黑漂,要么是鱼不吃钩,要么是撞线,这种情况在夏季比较常见。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是鱼儿不饿!并不是饵料不够好,也不是不对胃口,而是水域内的食物比较多,鱼儿比较精明不吃钩。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钓友都试过更换饵料,商品饵不吃就换玉米,玉米不吃就换颗粒,到最后鱼泡没有了,也没见上鱼!现在使用水下相机的比较多,通过视频不难发现,这些鱼类进窝后大多数时间不吃钩,因为不管是什么鱼类,只要能够长大,就不知道经历多少风吹雨打,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它们就会逃之夭夭。不仅不吃钩,它们进窝后,窝点内的鲫鱼受惊离开窝子,在窝点附近徘徊,或者直接游走,不仅钓不到大鱼,鲫鱼也被吓跑了。
文章插图
但是冬季则不同,冬季由于温度的降低,水温比较低,很多鱼类不耐低温,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不再开口觅食。比如:鲢鳙和草鱼在10°以下开口觅食的几率大大降低,它们不耐低温,当水温低的时候躲藏在深水温暖处,活动量大大减少。比如:鲤鱼和鳊鱼比较耐低温,即使在水温3-5°的情况下,还在开口觅食。自然水域内的鲤鱼密度比较大,但是鳊鱼的密度很小,北方的冬季,吃钩的鱼儿基本只有鲫鱼和鲤鱼(鳊鱼很少),相对于夏季来说,鲫鱼吃饵受到干扰的几率降低了四分之三,进窝后吃钩的几率大大增加,钓获大鲫鱼的几率也就又大有多。
文章插图
03夏季鱼儿吃钩的种类多,而冬季大多数鱼类不在吃钩什么时间最容易遇到大鱼?一般是夏季和秋季,因为这个季节水温高鱼儿活跃,但是吃钩后能不能上岸也是一个问题!有句老话讲:“不知道下一竿是什么鱼”,但是不管去哪里钓鱼,总会有一个目标鱼,没有几人拿着鲫鱼的线组钓鲤鱼,也没有多少人用鲤鱼的线组钓青鱼!但是当你目标鱼为鲫鱼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遇到大鱼吃钩后,切线跑鱼的几率大大增加!如果鱼情差,水域内的鱼儿密度比较小,切线跑鱼后窝点内的鱼也跑了,重新聚集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或许只有小个体鲫鱼和白条鱼等小鱼吃钩。
推荐阅读
- 张伯伦|曾单场砍下100分,单赛季场均50+的张伯伦,为何没拿到四万分?
- 职业教育|有“金饭碗”之称的军队文职,为何招聘遇冷,近万个名额无人报考
- 上鱼|几个打窝时要注意的地方,都是影响上鱼效率的关键!
- 鲫鱼|冬钓大板鲫自制窝料配方,成本低效果不错,制作特别简单
- 饵料|2块多1斤的小鸡饲料,既能打窝也能钓鱼,效果远超商品饵料
- 手抛|手抛窝弊端多,野钓用上这4种打窝方法,精准做窝诱鱼更快
- 窝子|冬天钓鱼一钓上来几条就没口了?冬钓最大的问题,只能这么办
- 成都|成都钓友夜钓时烤火被烧身亡,网友不解:为何不跳进河里?
- 鲤鱼|冬季天冷鲫鱼鲤鱼不好钓?自制几款饵料窝料,效果强于一般鱼饵
- 冬季|冬季鱼儿懒,如何才能让鲫鱼都进窝?总结三个实用的诱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