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年度“黑马”《对手》,最终还是被结局拖了后腿( 二 )



不可否认 , 这种渲染是必要的 , 在前期也成功打动了观众 , 然而 , 过犹不及 , 有些付出需要被大众知道 , 却不适合反复强调 , 否则会让观众觉得疲惫 。
笔者小时候曾听过很多人民老师为了上课错过父母葬礼的事迹 , 一开始觉得很感动 , 对老师这个职业更加敬重 , 如今仍旧敬重老师 , 却对类似的报道麻木了 。

段迎九的剧情对观众的情绪感染变化大抵也是如此 , 那场温馨又催泪的离婚戏已经很高光 , 委实不需要再多加赘述 , 与煽情相比 , 她后期更需要业务能力的“高光” 。
这个角色前期征服观众的职业魅力是经验丰富、熟悉基层、眼光敏锐 , 可深入到工作实战时 , 你会发现她失败的次数不比间谍夫妇少 , 成功多靠“灵机一动” 。

随便瞄一眼下属负责的监控视频便刚好看到间谍画面 , 凭直觉找间谍 , 喝个茶便能碰上大BOSS , 她难得带有惊艳反转的计划布局 , 是安排新人黄海去当卧底 。
可惜 , 编剧没有将重点放在这个计划的缜密与烧脑上 , 反而为了给黄海煽情一把玩了个虎头蛇尾的结局 , 连带段迎九的工作分也大打折扣 。

在谍战剧里 , 如果正派角色的能力高光偏弱 , 她的个人魅力就很难带得起来 , 前期靠牺牲精神收获的感动 , 也会因为后期的失衡受到影响 。
除了段迎九外 , 其他很多角色也有被浪费的迹象 , 出场高智商的丁晓禾直到结局也没有展现自己的成长 , 黄海、朱慧、小婷等人的存在鸡肋大于魅力 。

配角里难得出彩的是少女李小满 , 叛逆少女人设虽然不讨喜却至少鲜活生动 , 与父母之间表面剑拔弩张实则相互关心的亲情很感人 。

有时候 , 呈现一个角色的魅力不一定是戏份多、人物行为高尚 , 而是刻画出人物身份的亮点与共情 , 只有观众信服了角色 , 才能被其感染 。
套路问题逻辑、部分角色魅力刻画在结局都没能得到填补 , 反而漏洞越来越大 , 导致前期很多铺垫分数被降低 , 与此同时 , 《对手》大结局又新增一个画蛇添足的问题:背书 。

李唐、丁美兮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 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 这些观众完全能GET到 , 他们唯一的止损机会是弃暗投明 , 在李小满获救桥段就说的很直白了 。
但编剧仍旧添加了大量画外音与弘扬戏份为光明“背书” 。

反派教科书式的自省 , 英雄教科书式的表彰 , 普通群众教科书式的反应 , 最终的效果 , 是带来与影视作品格格不入的教科书式宣传 。
而影视作品需要的 , 是点到为止的艺术 , 有些感情点的太透反而失去了美感 , 有些精神呈现得太直白反而不够动人 , 《对手》结局便是如此 。

这个问题或许是大环境创作趋势导致 , 但无论如何 , 刻画方式都不能太过照本宣科 , 否则会陷入大同小异的套路中 , 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堪比“高级黑” 。
【间谍|年度“黑马”《对手》,最终还是被结局拖了后腿】影视创作者们需要注重整体质量的把控 , 不要让逻辑、人物魅力失衡 , 更应该在环境与艺术中找到平衡 , 能够惊艳时光的艺术作品 , 永远不会是套路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