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文章图片

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文章图片

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文章图片

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文章图片

釉里红|瓷器鉴定的九大玄机你懂多少:真懂了就是行家

文章图片


无论是鉴赏瓷器 , 还是鉴定瓷器 , 上手亲自触摸与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 手感不仅可以印证、补充、丰富观感和判断 , 甚至可以修正、矫正、否定观感结论 。 手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
瓷器的手感是一个复杂、细微而又微妙的感知体验和对比、思辨的经验积累过程 , 尽管会因人有异 , 但也必然异中有同、小异大同:

1、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比较的、动态的存在 , 没有绝对的标准 , 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 , 才能最终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 。 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 , 也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
我们也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手实战 , 并不断自我感知、体悟、对比、修正 , 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用来区分新旧好坏真假仿赝的轻重感 。 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轻重感的系统和体系 , 对于不明瓷器的断代以及区分窑口、品质、品位和新旧、真假、仿赝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换言之 , 手感尽管很重要 , 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不可替代性 , 但由于其具有必然的模糊性、差异性和含混性 , 不可量化、复制和对照 , 因而也往往作为观感目鉴的必要补充性的辅助手段来使用 , 很难独当一面、一锤定音 。

2、干湿感
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不同 , 在相同的温度、湿度情况下 , 捧在手里其干湿感却明显不同 。 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古瓷会出汗” 。
首先 , 瓷器的年龄是瓷器出汗与否的重要内因之一 。 依据笔者粗浅的体会 , 一般说来 , 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瓷器出汗的手感 , 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
尽管200年以下和800年以上的瓷器都不出汗 , 但其手感的差异也是决然不同的:200年以下的新瓷 , 其手感是干而涩、干而滞、干而燥 , 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虽干而润、虽干而滑、虽干而爽 , 无论如何揉搓与摩挲都绝对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
这里的涩、滞、燥与润、滑、爽并不是几个枯燥、干瘪、乏味辞藻的简单并列、叠加与堆垒 , 每一个字都是一片天地 , 每一个字都是经验、汗水甚至泪水的结晶!要品味出其中的真意、深意和精意 , 不成千上万次地反复上手、揣摩、总结、凝练、提纯 , 是根本不可能深切体悟得到的 。 其次 , 瓷器的衣着亦即釉质也决定着瓷器是否出汗和出汗的多少 。 总的趋势是 , 透明釉比乳浊釉易出汗 , 玻化度高的比玻化度低的易出汗 。
干或湿的手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我们约略地断代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所谓的“古瓷会出汗”和干湿的手感 , 其实都是一种手上的感受而已 , 并不是真的有可见的汗液或汗滴出现 , 即使你把古瓷捧在手里已经有一汪水般的湿润感 , 但只要你放下古瓷 , 再看或摸你的手却都是干爽的 。
瓷器干湿的手感也与你是否汗手无关 , 汗手摸新瓷照样干涩 , 干手摸老瓷同样湿润;把手沾湿了去摸新瓷也决不会滑爽 , 把老瓷烤透了再摸也决不会干涩 。 只有用心反复品味和体会 , 才能摸到干湿手感的路径 。

3、润涩感
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老的瓷器(起码应在百年以上)不止是有着观感上形制和做工方面的圆润感、釉质和釉色方面的温润感、胎体和胎质方面的湿润感 , 而且手感上也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 , 无论是玻化度高的还是低的 , 无论是脱玻度多的还是少的 , 无论是透明釉的还是乳浊釉的 , 无论是单色釉的还是多色釉的 , 无论是釉层薄的还是釉层厚的 , 无论是釉上彩的还是釉下彩的 , 无论是有文饰的还是无文饰的 , 无论是抚之若锦的还是摸之如玉的 , 无论是完整无缺的还是残破不全的 , 无一例外地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