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斐|霍元甲死后79年被开棺,死因曝光,玄孙女:先祖从未与洋力士交手( 二 )


“你不让我练功夫 , 我偏要证明给你!”于是 , 霍元甲经常偷偷练武 , 暗中跟兄弟们比武 。 当时小南河村西边有一片枣树林 , 因里面有坟地 , 平时人迹罕至 。 霍元甲每次跟着父亲和兄弟们学习了几招后 , 便偷偷来到枣树林深处练习 。

凭着过人的毅力 , 霍元甲进步很快 。 后来 , 霍恩弟得知霍元甲练武 , 将他训斥一顿 , 但霍元甲据理力争 , 父子俩大吵一顿 。 或许是霍恩弟被儿子的毅力所打动 , 最后他妥协了 , 但他要求霍元甲不能跟任何人比武较量 。
1890年秋天的一天 , 小南河村来了一个武林好汉 , 说是对霍家的“秘宗拳”久仰已久 , 言语中充满挑衅 。 霍元甲三弟霍元卿咽不下这口气 , 便站出来跟比武 , 哪知不到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
霍恩弟一看 , 便亲自上场 , 这时霍元甲大喊:“看我的!”只见霍元甲跟对方打了起来 , 几个回合下来 , 他趁对方收腿未稳的瞬间 , 一个扫腿 , 直接将对方打倒在地 。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 , 让霍恩弟惊喜不已 , 从此悉心教他练武 。
自己战胜了武林好汉 , 又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 可霍元甲并不开心 , 因为他有着更高的追求 。 28岁那年 , 已经结婚生子的霍元甲下定决心出去闯荡一番 。 霍元甲来到天津 , 起初在码头上干起来装卸工 。
当时码头上苦力很多 , 加上因抢货源打架斗殴现象层出不穷 , 霍元甲因功夫较好 , 加上爱打抱不平 , 逐渐有了一点小名气 。 之后 , 霍元甲来到天津城内怀庆药铺打工 , 因力气大 , 一次能推动两个大青石碌碡 , 人送外号“霍大力士 。 ”

常言道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很快 , 霍元甲的伯乐出现了 , 怀庆药铺老板农劲荪 。 农劲荪很不简单 , 早年留学日本 , 后来加入同盟会 , 成为革命党 。
农劲荪学成归国后 , 接受上级安排 , 来到天津北门外竹竿巷开设了怀庆药栈 , 以此为掩护广交英豪 , 为革命党搜罗人才 。 农劲荪通过对霍元甲一番考察后 , 发现他经常替穷人打抱不平 , 颇有大侠之风 。
在这种背景下 , 农劲荪认为霍元甲是可造之材 , 于是就告诉他很多革命道理 , 两人也成为了生死之交 。 慢慢地 , 霍元甲意识到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 , 霍元甲结识了一个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王五 。
王五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异姓兄弟 , 是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 , 原名王正谊 , 因擅长施展大刀 , 在京津一带名气很大 , 人称“大刀王五 。 ”戊戌变法失败后 , “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下令斩首 。
王五非常生气 , 多次策划暗杀行动 , 与腐朽的晚清政府作斗争 , 这让霍元甲非常佩服 。 有一种说法 , 霍元甲还向王五请教过刀法 , 王五更是倾囊相授 。 很不幸 , 因叛徒出卖 , 王五被捕 , 清廷将他交给洋人处理 。

洋人将王五枪杀后 , 割下他的头颅悬挂在城门示众 , 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 。 远在天津的霍元甲得知消息后 , 悲愤不已 , 他只身一人去了北京趁夜将王五的头颅取下 , 交给王五亲人安葬 。 王五遇害事件 , 给霍元甲触动极大 , 他意识到空有一身功夫难以报国 。
一连几天 , 霍元甲情绪低落 , 经常一个人发呆 , 这引起了农劲荪的注意 。 农劲荪便找霍元甲谈心 , 希望能弄清背后的真相 。 农劲荪拍了拍霍元甲肩膀 , 在他身边坐下:“最近看你心神不宁 , 都在想些什么呢?”
霍元甲叹息良久 , 大吐苦水:“使我生数百年前 , 以长矛短剑杀贼报国 , 立不朽功 , 如拾芥耳 。 今科学明 , 火器出 , 行阵变 , 虽有武勇 , 将安用之!”霍元甲这番话意思是他怀疑练武的意义 , 如果自己在古代凭着一身功夫一定有所用武之地 , 可如今再好的功夫 , 在洋人枪炮前毫无胜算 。
农劲荪一听 , 他明白霍元甲这是被王五之死刺激 , 对练武前途产生了怀疑 , 有生不逢时的失落感 。 但是 , 农劲荪却有不同的看法 , 他说:
“不然 , 数百年前 , 人以长矛短剑为能 , 君可独雄乎 。 且吾国人方病孱弱 , 聪明之士 , 鄙夷斯道 , 下焉者习焉不能精 , 精者不能以文采自见而传之国人 , 传者各宗其宗以相仇敌 , 莫知大体 。 师弟子授受之际 , 贤焉者以为杀人之事 , 不可妄教 , 不贤者秘其异能 , 以为逢萌之备 。 其由来久矣 , 君以盖世之名 , 登高而呼 , 首倡斯道 , 以广其传 。 大道为公而忘其私 , 君且不死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