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雄狮少年》过誉了吗?( 二 )


电影在前半段主要展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 , 阿娟独自在乡下和爷爷相依为命 。 但时常会被嘲笑和羞辱 , 与父母只能通过手机保持联系 。 随后在广州务工的父亲发生意外成为植物人 , 回到家乡后阿娟成为了支撑整个家庭的支柱 。
在现实表达上 , 《雄狮少年》在这一点上是“犀利”的 , 也是国漫此前所没有承载的 。 而且阿娟刚开始想要参加舞狮大赛的一个原因在于能够去广州见到自己的父母 , 这也让电影有了一个贯穿的情感主线 。
但是阿娟在父亲发生意外后选择去广州打工 , 就让整个故事从现实主义里“失真”了 。 阿娟独自一人前往广州 , 一天打几份工来贴补家用 。 无论是送外卖还是扛沙包亦或者送快递 , 整个叙事在这一段段落里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让观众“感动” 。 尤其是大雨里送快递被撞梦到了舞狮少女 , 给舞狮队送外卖被羞辱 , 住宿睡“下下铺” , 都是一种为了感动而感动 , 为了燃而燃 。
因为在这个故事段落里 , 缺乏太多的细节填充 , 导致整体缺乏合理的逻辑 。 一个留守儿童独自前往广州打工 , 虽然剧情也交代了“就是不知道缺多少才可怕”的绝望 , 但让一个留守儿童通过体力活来支撑一个家庭 , 并没有给到太多的细节填充 , 就变成了“人、事、物”都是辅助表达的“工具” 。

其实即便是现在大的走向和框架里 , 电影也可以给到更符合逻辑的设定 。 但如果增加细节辅助和修正逻辑 , 现在的片长和体量就不足以承载 。 但抽空了一些细节 , 从大的故事方向上来说就过于“工具化”:无论阿娟打工的好坏与否 , 他一定是参加舞狮大赛的;阿娟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 , 他一定是受尽磨难和屈辱的;最终阿娟必然赢得了舞狮大赛 , 植物人父亲也必然有好转 。
虽然 , 在最后的彩蛋设定上 , 阿娟继续去上海打工 , 没有选择“大团圆”的结局 , 让普通人回归到了普通人 。 但是整体上 , 电影在情感线上很多叙事层面还是失真的 。
3
—个人成长母题的“浅显”—电影的燃有了限定词 。

不可否认《雄狮少年》的确是一部非常燃的国漫 , 之所以燃在于整个电影在节奏上非常的出彩 。 电影在整个叙事上尽可能简单 , 一句话概括下来就是:阿娟历经千难参加舞狮大赛 。 前半段 , 阿娟组建“班底”开始练习 , 这一段主要是以笑点做支撑 。 后半段 , 阿娟独自外出打工 , 最终在舞狮大赛上成功汇合 , 这一段就是以燃点做支柱 。
但是在并不罕见的”个人成长”的母题表达上 , 《雄狮少年》可能是头部国漫里最为浅显的一部了 。 电影在人物的设定上 , 阿娟之所以取一个女性化的名字在于“好养活” , 但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这是一个胆小怕事的“病猫” , 在组建舞狮班底的时候找到了“阿猫阿狗” , 最终拜师“咸鱼强” 。
前半段组建班底到拜师“学艺” , 除了一些笑点之外所谓的“功能”是非常缺乏的 。 因为病猫变雄狮一定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里失败然后被嘲笑 , 哭泣然后奋发图强 。 这个过程是必经之路 。
这也是这部电影前半段被认为拖沓的原因 , 因为叙事本身的作用被削弱了 。 而这四个人的命运 , 最终的归宿必然是咸鱼翻身 。 所以 , 即便咸鱼强第一场比赛没能赶到现场 , 但阿娟和阿猫阿狗也必然会战胜对手晋级复赛 , 而在复赛前阿娟一度放弃梦想选择远赴上海 , 但也必然会因为“咸鱼强”的执着和身处险境的窘迫而重新戴上狮头参赛 。
从人物的名字上 , 电影就告诉你这是一个“病猫变雄狮”以及“咸鱼翻身”的逆袭故事 。 在整个框架上 , 依然和西游记“师徒取经”无异 。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 最终必然修得正果 。

所以整个故事虽然是原创 , 但是缺乏足够的新鲜感 。 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不解的地方 , 为什么要在人物的设定上如此的“直白” , 通过名字就告诉观众剧情 。 此外 , 电影在台词上也是最大程度通过说来达到教 , 比如阿娟一句又一句的李白名言 , 比如咸鱼强舞着狮头告诉阿娟“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 , 我们就是雄狮” , 都是最大程度通过“简单”来达到“复杂” 。
电影在整体的质感上 , 无论是美学上的还是节奏 , 都是这部电影的优点 。 再加上这部电影浓缩的关于社会议题、关于小人物逆袭、关于圆梦都是取得高口碑的原因所在 。 虽然不少人将《雄狮少年》看作是国漫的又一个里程碑 , 但这部电影自身的缺点实际上是非常明显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