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21年 周杰伦越发孤独

粉丝又替周杰伦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
12月11日晚,周杰伦在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演唱了《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不配》+《安静》+《轨迹》,虽然不是正式演唱会,但每首歌前奏响起的时候80、90两代人的青春记忆也会被唤醒 。旋即,#周杰伦yyds#便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

周杰伦|21年 周杰伦越发孤独
文章图片

此前不久,Apple Music公布2021年全球各大市场音乐年终榜单,中国流行歌曲排行榜播放量最高的100首歌里有54首来自周杰伦;甚至,TOP10歌曲中周杰伦独占9席 。很多上榜歌曲已发行六七年之久,但2021年依旧霸榜年度最热歌曲,其统治力恐怖如斯 。
其实,往前推一个月,在周杰伦出道21周年时社交媒体就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为什么华语乐坛能打的只剩下周杰伦?
中国音乐缘何断层?
2000年11月7日,周杰伦第一张专辑《JAY》横空出世,2016年6月24日《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发行——16年时间,14张专辑,那是属于周杰伦的黄金时代 。
彼时,华语乐坛百花齐放,除了周杰伦,还有张学友、陈奕迅、林俊杰、陶喆、王力宏一众悍将;然而回看当下,港台新人青黄不接,中国音乐正像香港电影一样走向没落,一个音乐至上的时代在远去 。
这背后既有时代发展推动的产业革新,也有乐坛生态演化的异化萎缩 。
首先,是音乐载体在革新进化 。自从《同一首歌》掀起了热歌/金曲串烧的风潮之后,地方卫视纷纷效仿,音乐综艺成为攫取收视率的一个流量密码,后来才慢慢异化成“选秀”这样的养成系 。
电视台、视频网站做的是用户心智和习惯的养成,资本则通过运作将音乐综艺进行改版,互动性更强、娱乐性更强,甚至将投票权下放到场外观众,音乐综艺自此备受各大卫视热捧。
《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无疑是后来登峰造极的案例,这些音乐综艺将创作娱乐化、赛制化,“秀”的部分盖过了创作甚至演唱本身,甚至让好好的唱歌比赛变成了卖惨比赛——选手唱前要卖惨、投票要卖惨、PK淘汰还要卖惨 。
尤其当下,有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各平台、卫视推出了近50档音乐综艺,《中国好声音2021》《披荆斩棘的哥哥》等头部音乐综艺数量就达14部之多 。
同时,歌手的上升通道也在悄然演变,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聚光灯,短视频平台替代过去的广播、唱片和音乐 APP等渠道,成为歌曲突破圈层的新载体 。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8.73 亿,人均单日使用短视频应用的时长为 2 小时 。而当短视频成为网友“杀时间”的利器之后,必然要蚕食音乐类 APP 的用户时长——据 Fastdata 极数发布的《 2020 年中国在线音乐报告》显示,短视频已经成为音乐平台之外第二重要的音乐作品推广形式 。
这些“神曲”寄生在动辄日活跃用户数亿的抖音只要赌对了某个旋律很容易层层破圈,尤其那些让人上头的“神曲”听久了无不散发着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堆砌感,称为作品其实并不准确,称之为商业流水线“爆款单品”可能更恰当一些 。
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他们“只会唱不懂创作,为什么要称之为歌手,应该叫做‘表演技工’ 。”
以 TMEA公布的年度十大热歌榜单为例,几乎一大半曾走红于抖音,更像一种短视频“杀时间”的文化速食佐料,平台算法需要足够多歌曲去捕捉用户情绪,“神曲”创作填词时便会主动去抓受众情绪,爱情、分手、青春都是高频创作意向,反正要最大程度覆盖用户情感需求 。
一整套从生产到消费都变得工业化,一遍哼出声,两遍唱起调,再刷下去很快就会被神曲的旋律洗脑 。而现实的困境在于,用户习惯于被大数据喂养,审美和辨别能力在逐渐降低,自己却很难意识到这点 。
“商隐社”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源于两方面:
“从供给端来说,中国流行音乐本来就起步晚,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成长,泥沙俱下,资本趁虚而入,推动音乐综艺越搞越频繁,能脱颖而出的音乐人早已出头,太年轻的还需要现实中的磨砺才能拿出优秀作品;
从需求端来看,则是观众对模式老化、套路满满的综艺节目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依旧喜欢真正打动人心的老歌,或者直接去短视频平台刷旋律简单、歌词空洞的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