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因为要拍这部片,他才没自杀( 二 )


第一次可能只是一个耳光 , 随后暴力不断升级 。
第二天小白酒醒会露出愧疚 , 但不会道歉 , 相反双方都当作无事发生 。
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 , 他甚至故意抹黑妻子:
在朋友面前放出妻子被打后发狂的视频 , 让别人都以为自己娶了个疯婆娘 , 丝毫不提是自己把人打得发疯 。
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样子 。






小白的经历 , 恰恰是《滑板少年》最动人的地方 。
导演并没有采访小白的父亲 。
但在长期跟拍过程中 , 你确实能看到父子间那种隐秘的连结 。
小白狂爱滑板 , 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开了本市唯一一家室内滑板训练馆 。 “想做什么就去做”的父亲 , 是他的大英雄 。
可随着经济衰落 , 父亲的滑板训练馆被迫关闭 。 生活的苦把父亲逼成了一个沉默而保守的中年人 。
他开始像无数期待子女考上公务员的中国式父母般 , 逼迫小白考上律师或医生 , 成为一个稳定且体面的中产阶级 。
这种转变在小白看来 , 就是赤裸裸背叛了信仰 。
他那么坚持滑板 , 既是对父亲暴力的恨;更是对父亲的爱 , “只有在滑滑板时 , 我才敢像小时候那样爱你 。 ”
可惜现在小白也要面临和父亲一样的选择 。
选择生活 , 只能放弃滑板 。

他挣扎过 , 他是真的想靠滑板证明自己 。 所以他拉来合伙人 , 想再开一家室内滑板场馆 。
可小白不是做生意的料 。
从小被父亲家暴只让他学会一件事:遇事就溜 。
他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 , 直到滑板馆关门大吉 , 他才知道原来合伙人账单一毛钱没付 , 只把赚到的钱全卷走了 , 留给他一堆烂摊子 。
他索性堕落到底 , 连自己养的狗都丢掉 , 靠着一个女人支付的180块机票钱 , 光明正大当小白脸去了 。
生活会无情地磨去每个人的棱角 , 很多时候你越反抗 , 被锤得越惨 。






生活像开了个玩笑 。
小白过的这么惨 , 是因为玩滑板;
小白没有彻底堕落 , 也是因为滑板 。
他曾经心比天大 , 以为自己可以靠滑板改变命运 。 他既要用滑板来反抗父权、又要用滑板爬上更高的社会阶级 。
他对滑板索求太多 , 反而被反噬 。
经历了这么多事后 , 当初一起滑滑板的三兄弟 , 黑人小伙是最有天分的 , 他成了专业的滑板运动员 , 有了运动品牌的赞助;
踩在滑板上拍摄的本片导演 , 日后会成为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导演 。
相比之下小白的人生已经被定型了 。
他虽然升了职 , 还是水管工;
他和新女友关系还算和谐 , 因为他靠对方养活 。
但很奇怪 , 他又开始滑滑板了 。
就像曾经他利用某个工作日的休闲时间 , 抱着儿子来公园滑滑板 。
现在他爱在下工后滑上一两圈 。

滑板可是个需要耐力和注意力的运动 , 你需要严格控制每根肌肉的运动 , 才能控制不会摔倒 , 这让你有了掌控生活的感觉 。
只要滑板的轮子还在向前滚动 , 你的生活里就没有kpi、没有水电煤气费传单 。 你只需要控制好脚下的这块板 , 小心不要摔倒、耐心挑战每一关 。
当你成功滑向终点 , 你知道这场和生活的硬仗 , 你又打赢了一局 。
看完这部片 , 我可以理解任何小众爱好:并不需要被大众理解 , 我们只需像《滑板少年》的英文名那样:注意脚下 。
小白找到了人生的疏解法 , 对于本片导演刘冰来说也是 。
他不是要拍一部运动纪录片 , 他是想利用这部片回答一个可能会困扰他一生的问题:
家庭暴力 。
滑板曾是他忍住不要自杀的工具 。
他不明白为何母亲会忍受自己和儿子被一个烂人殴打整整17年?
可当他真的在镜头前冷静地提问母亲 , 他才发现能以一己之力扛起整个家的母亲 , 原来如此脆弱 。
就像刘冰用滑板抵抗家暴 。
她也需要人陪 , 即使对方是烂人 , 即使她只能从拳打脚踢里获得一点温暖 。
因为我们都缺爱 , 所以我们即使相爱 , 也无法互相取暖 。

我很喜欢电影结束 , 导演对曾经滑板三兄弟的处理 。
此刻他们都已经是经历过生活打磨的成年人 。
滑板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挑战警察、反抗父亲的工具 , 相反成了某种生活 。
已经是职业运动员的小黑偶尔就对滑板很生气 , 但一天过去你总会又爱上他 。 就像那个爱他又会打他又早逝的父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