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化类综艺《似是故人来》第二季开播 , 首期嘉宾邀请到曲协主席姜昆 。 姜昆1950年出生 , 从小在曲艺的熏陶下长大 , 1970年开始业余相声表演 , 1976年拜马季先生为师 , 是相声界的不老常青树 。
姜昆这个人 , 越了解越觉得他了不起 。 他对相声做出的贡献极大 , 70年代的批判、80年代的创编他都是一马当先的急先锋 , 创作、表演了大量的经典段子;文化水平不高 , 却对相声的溯源、发展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71岁步入晚年 , 与相声有关的诗词仍能信手拈来 , 实在令人叹服 。
在这期节目里 , 姜昆谈到了相声的起源与传承 。 他认为相声的相关元素一直在传承 , 从西汉的东方朔到东汉的“说唱”绯优 , 再到唐朝的参军戏乃至宋朝的说书郎 , 一直没有间断 , 而唐朝的参军戏一捧一逗 , 已经隐隐有了相声的雏形 。
而相声可考的历史则有160年 , 应该是从张三禄开始算起的 。 姜昆的逻辑非常缜密 , 还纠正了主持人的一个错误 。
姜昆对相声的认知十分清晰 , “相声”的定义张口就来:一种以说学逗唱为表演基础的使人发笑的艺术形式 。 这个定义堪称教科书级 , 很难再找一个比它更准确的描述了 。
而姜昆本人对相声则有更高的要求 , 他认为相声应该是一个文学作品 。 这个说法成立不成立先放到一边 , 姜昆有自己的论证 。 他总结曲艺做大的特点叫作“说书 , 讲故事” , 这里边有人物、有情节、有前因后果、有悬念 。 也就是说 , 相声乃至曲艺 , 具备了文学作品的要素 。
实际上许多相声名家的创编相声 , 的确算得上文学作品 。 马志明的《纠纷》、姜昆的《虎口脱险》可以算短篇小说;马季的《五官争功》、马三立的《似曾相识的人》算得上讽刺杂文;《夜来麻将声》《小偷公司》等等 , 都是十分人物鲜明、故事引人入胜的好作品 。
在这期节目里 , 姜昆重点介绍了相声名家常宝堃 。 常宝堃1951年战死在朝鲜战场 , 姜昆认为他是相声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
姜昆认为 , 常宝堃先生的事迹说明 , 相声是跟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 承担着崇高的使命 。
节目的最后姜昆谈到了相声回归小剧场的问题 。 这里姜昆点名了几个比较火爆的相声社团 , 如周末相声俱乐部、嘻哈包袱铺、德云社 。
姜昆称相声回归小剧场 , 本质上跟易卜生的“剧场运动”是一样的 。 演员回归剧场 , 与观众共同完成作品 , 令艺术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 这里姜昆对德云社、嘻哈等社团在小剧场的努力给出了积极评价 , 认为他们让相声这门艺术在小剧场展示出了无限的生命力 , 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 。
另一方面 , 姜昆又对这些小剧场团体 , 乃至整个相声行业 , 提出了三点要求 。
第一点:相声表演要以人民为中心 。 这是原则性要求 , 一定不能改 , 相声创作必须深入老百姓生活 , 包袱、素材应该是老百姓熟悉的东西 。
第二点:相声必须踏在时代的脉搏上 。
这一点姜昆其实反复说过几十次 , 最常见的说法是相声要“体现时代精神” 。 这点很多相声迷不同意 , 认为有点刻意拔高了 。 其实就姜昆的经历来说 , 他这一代乃至他师父一代 , 都是这么过来的 。 从70年代至2000年之前 , 相声创作的确是跟时代紧密结合的 。
第三点:青年演员要找到一条快速成才的道路 , 不要指望别人铺路 。
这几年相声行业出现一个苗头 , 年轻艺人喜欢报师门攀关系 , 姜昆针对的或许就是这种情况 。 他指出年轻人不要指望别人铺路 , 要自己努力 。
姜昆对后辈是鼓励和支持的 , 他相信年轻人通过努力 , 一定能够谱写出新时代相声的新篇章 。
其实姜昆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 拜师之后马季就把他“流放”到农村 , 让他深入基层积极创作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姜昆创作出了《如此照相》等经典作品 。 所以看似冷酷的一句话 , 实际是老人家从艺经历的总结 。
推荐阅读
- 今生有你|今生有你结局:谈静一生拎不清,舒琴很理智,如愿以偿
- 张艺谋|张艺谋与38岁女儿罕同框!张末谈吐不俗气场强大,曾两嫁外国老公
- 倪妮|安艺媛暧昧合体车炫承曝光
- 姜昆|《乡村爱情》带火的象牙山,因“宰客”走上陌路,赵本山的锅?
- |谈恋爱被骂,秀身材被骂,跳舞被骂,泰星Taew哭诉自己患上恐慌症
- 今生有你|《今生有你》谈静没想隐瞒真相,她两次想跟聂宇晟坦白,都被打断
- 钱小豪|钱小豪新剧《龙云镇怪谈》,网友吐槽:又一部虎头蛇尾的剧
- 余咏珊|余咏珊再谈TVB和自己:无线已迟钝臃肿,我将和开电视制作新节目
- 张艺谋|72岁张艺谋谈《长津湖2》,与自己的作品恰巧相反,风格迥异
- 倪妮|倪妮,该称呼她“硬照女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