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卧槽,我的快充头炸了!”上周五下午,我司一向沉着稳重的项目策划忽然惊慌失措的跑向我的工位 。
What?快充头炸了?这种事不是应该出现在各种互联网的维权微博和民生新闻当中吗?入行快五年了终于让我遇上“活的”充电头爆炸了 。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金属插头根部有非常明显的被烧得发黑的痕迹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金属插头根部有非常明显的被烧得发黑的痕迹
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原则,我第一时间冲向了“案发现场” 。
现在想来,当时的心情竟然是“兴奋”高于“恐惧”,如今坐下来回想,属实还是有些后怕的 。一踏入策划的工位,那股浓烈刺鼻的诡异焦味便扑面而来,旁边的同事也早已被这股味道和飘然而至的白烟吓的惊慌失措 。
我寻着烟雾和气味很快便锁定了事发的快充头,没炸,但是似乎随时处在爆炸的边缘 。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当时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按下了插线板上的总开关断了电,之后飞快的将那个快充头从插线板上拔了下来 。
拿到手上才后知后觉——烫,不是一般的烫 。当我迟钝的神经反应过来自己正在被高温灼烫时,毫不意外的,下一秒,它命令我的大脑将那枚险些爆炸的充电头扔在了地上 。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插板处明显的高温灼烧痕迹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插板处明显的高温灼烧痕迹
就这么“一头和一群人”之间对视了差不多有5分钟,确定了它没有继续自爆的倾向后,我终于再一次将它拿回了手里——是一个黑色的“倍思100W氮化镓充电头” 。
即使已经和冰冷的地面接触了近5分钟,最终拿到这枚倍思的事故充电头时还是很烫,保守估计有40°左右 。金属插头的根部部分已经烧的黢黑,插板上和金属插头相接触的部分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白色的烧痕 。
最后出于人类的本能,我又闻了闻那个倍思充电器,塑料混合着金属经过赤炎的烧烤最终像“两把利剑”一样通过鼻腔刺激着我的大脑,这一刻,我忽然想起,我们似乎早已经被快充的体验以及看似“理所应当”的安全声明宠坏了,要知道“所有的速度,总是伴随着风险” 。
所有的恐惧都源自未知 所有的安逸都会麻痹细微的危险
快充,绝对是人类电器体验史上的一场革命,氮化镓,则是快充史上最伟大的革新 。所谓氮化镓,是氮和镓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为什么氮化镓能在充电器产品中脱颖而出,这就不得不说一说“禁带宽度”这个专有名词 。
禁带宽度越高,其材料的电阻越低,电能转换效率和导热能力也越好 。氮化镓的禁带宽度是3.4ev,碳化硅是3.3ev,别小看这3%的提升,其电能转换效率能够提升70% 。由于氮化镓热传导能力强,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少,便可以将充电器做的更小 。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就GaN而言,其带隙比硅高得多,这意味着它可以随时间传导更高的电压 。带隙较大也意味着电流可以比硅更快地流过GaN制成的芯片,从而可以更快地进行处理,简而言之,会让充电的速度更快 。
也正因为体积和功率,令如今的氮化镓充电器所使用的的场景不再单纯局限于手机,笔记本,也逐渐成为氮化镓充电器的主战场 。而引发这次“倍思充电头”险些爆炸的场景,就是我司的这位策划,用这个充电头替代了他笔记本的原装充电器 。
这是一个很容易带入的场景:小巧的氮化镓与笨重的方块原装充电器,你会选择携带谁每天奔波于家庭与单位之间呢?
充电器|随着同事的倍思充电头爆炸!我也患上了有关快充的“安全焦虑”
文章图片
左边为倍思100W氮化镓充电器 右边为ROG 幻16原装充电器
但倒也不只是单纯意识上的选择,现在很多的氮化镓充电器都会在宣传页面上标注可以为电脑,甚至是多台电脑进行快充,并且从诞生到现在,氮化镓无论是从其化学原理还是市场反馈来看,安全性都是极高的,正规大厂生产的氮化镓充电头也鲜有爆炸的新闻传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