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个派出所,为何被居民各种点赞?记者蹲点发现……

热心肠、态度好、负责任、急群众所急……夸起丰台公安分局西罗园派出所的民警们 , 辖区居民不吝各种溢美之词 。 这家建所35年的派出所 , 到底优秀在哪里?采访人员几天蹲点发现 , 它确实值得居民点赞!
“您别急 , 我晚上过去!”
说起派出所的“门面” , 也是最繁琐的岗位 , 要数户籍室 , 52岁的户籍民警郭雁是其中的一员 。
“身份证丢了 , 如果补办的话……”“您这材料不全 , 还需要……”“您先别急 , 我给您介绍一下户籍政策……”每天的来电、来访者络绎不绝 , 郭燕常常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 , 一天下来 , 说是“磨破嘴皮子”一点都不夸张 。 常年工作 , 让她养成了不断“咳咳”清嗓子的习惯 。
“最多让群众跑一次 。 ”这是西罗园派出所户籍室一直传承着的一个理念 , 郭燕说 , 作为一名户籍警 , 最重要的就是要换位思考——办理户籍 , 都关系着非常着急的事情 , 群众着急一点 , 有时态度不好一点 , 都可以理解 。 说着话 , 郭燕指了指墙上贴的“微笑窗口、诚信服务” , “这可不是标语 , 而是对我们实实在在的要求!”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 , 户籍窗口的民警会通过全面的告知和释疑 , 给来办业务的群众拉列一张所需材料详单 , 并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写在详单上面 。 在群众回去准备材料的时候 , 如果有任何不确定、不清晰 , 或者办理中遇到突发情况 , 都可以24小时随时联系户籍民警帮助解决 。 待到下一次群众来办理的时候确保能够顺利办理完成 。
但这些仍不够 , 有时遇到“特殊”群众 , 户籍警还要有“特殊”工作法 。
“公共户”政策出台后 , 西罗园派出所户籍窗口应接不暇 , 不断有群众来所、来电咨询 。 近日 , 她又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是西罗园派出所吗?我从报纸上看到有什么‘公共户’政策 , 我想打听打听!”电话中的声音震耳欲聋 , 郭雁一下子就明白了 , 对方是位老奶奶 , 耳朵背了 。 她也立即提高嗓音 , 但语气亲切地回答:“对 , 有这个政策 , 您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 。 ”
电话那头却沉默了 , 半天才说:“我说不清楚 , 腿脚也不好 , 我家只有我和老伴 , 他87了 , 更说不清楚!唉!年纪大了 , 真没用啊!”说着说着 , 老人竟然哭了起来 。
郭雁赶忙劝道:“您别急 , 年纪大了有大了的办法 , 您腿脚不方便 , 我跑一趟不就行啦 , 您告诉我地址 , 您别急 , 今天下班后我就去您家!”
当天晚上 , 郭雁带着全部申报样表 , 来到老奶奶刘丽卿家中 。 郭雁引导着询问 , 老人娓娓道来 。 原来 , 她和老伴20年前买了现在的住房 , 前房主4个亲戚的户口一直滞留在户内 , 现在 , 老人年纪大了 , 想卖掉住房到子女家住 , 可就是因为有滞留户口 , 房价要损失20万元 , 多次和对方协商 , 都被拒绝 。 得知出了“公共户”政策 , 老两口又有了希望 。
郭雁不住地安慰老人 , 并仔细给老两口讲解政策和手续 , 还指导老人填好了申请表格 。
临走时 , 刘丽卿拉着郭雁的手 , 流下眼泪:“户里滞留的这4个人就是我的心病啊 , 我们年纪大了 , 20万对我们就是养老钱、救命钱 , 不让价 , 人家不买这房;让价 , 我这把岁数了 , 再也挣不回20万了 , 我不甘心啊!闺女 , 多谢你 , 累一天了还特意上门帮我!你看 , 我们这个旧楼 , 连个电梯也没有 , 还得让你爬上爬下!” 。
下楼时 , 老奶奶还再叮嘱:“闺女 , 谢谢 , 慢点走!”出了楼门 , 看着老奶奶站在阳台上目送 , 郭雁微笑着挥手 。 “能帮助到群众 , 辛苦什么的 , 都值!”
“群众有多少种需求 , 民警就有多少种身份” , 作为北京市“枫桥派出所”示范单位 , 西罗园派出所真诚对待每一名办事居民、每一个咨询电话 , 力争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
指尖警务民警淘了一夜水
随着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 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成为了警民之间的一道桥梁 。 为了拉近警民关系 , 第一时间收集民意 , 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 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 西罗园派出所针对辖区内的133栋居民楼建立了133个微信群 , 打造了一个网上云警务工作群 , 日常在群内开展防范宣传 , 办理户籍业务解答释义 。 在证照办理问题秒回复 , 疫情防控诉求秒响应 , 群众诉求秒处理 , 是西罗园建立微信服务群的初衷 , 在实际工作中 , 每一个西罗园派出所的民警也是这么做的 。
一天夜里 , 西罗园三区13号楼的微信群里有人发信息:有人家里跑水了 , 敲门没人应 , 警官们快来看看吧 。 社区民警在家里看到这个消息马上给所里打电话说明情况 , 事发紧急 , 值班领导马上安排当日在街面巡逻的民警魏成涛、林雨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明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