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天才指挥家”舟舟:爆红背后是一场资本骗局( 二 )


张弦是个正常孩子 , 给了胡厚培莫大的安慰 。
只是 , 张弦注定无法和别的孩子那样快乐生活 。

胡厚培总是和张弦说:“哪天我们不在了 , 就归你照顾哥哥 。 ”
“照顾哥哥”成了张弦一生无可奈何的使命 。
等舟舟大一点 , 胡厚培就想着让他学习一点文化 。
特殊学校的学费高昂 , 胡厚培支付不起 , 只能自己教 。
结果 , 舟舟怎么都记不住一加一等于几 。
看着舟舟一天天长大 , 胡厚培又想让他学点谋生技能 。
白领蓝领是肯定不行 , 做点简单的工作或许行得通 。
有一天 , 胡厚培看到一个残疾人给自行车打气挣钱 。

第二天 , 他就带着舟舟也来到了路边摆起了同样的生意 , 没想到舟舟力气过大 , 把人家的车胎打爆了 , 还赔了不少钱 。
到这里 , 胡厚培认命了 , 他终于接受了舟舟无法正常生活的现实 。
那些年 , 为了照顾舟舟 , 胡厚培索性把他带到自己工作的武汉交响乐团 。
没想到 , 这个决定会改写舟舟的命运 。
在歌剧院 , 舟舟十分安静乖巧 。
当胡厚培在排练的时候 , 他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
因此 , 胡厚培那些同事们 , 都很照顾舟舟 。
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下 , 耳濡目染的舟舟有点不一样了 。
每当音乐响起 , 他就在角落里比划 , 模范乐团指挥 。

胡厚培很快就觉察到了舟舟的变化 , 他十分高兴 。

很快 , 他就用筷子给舟舟做了一根指挥棒 。
没想到 , 有了这根指挥棒 , 舟舟更加疯狂了 。
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商场 , 舟舟都旁若无人地“指挥”起来 。
别人见了 , 嘲讽声更大了 。
张惠琴实在丢不起这人 , 便让胡厚培别再让舟舟玩指挥棒了 。
但胡厚培却觉得无所谓 , 反正舟舟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能高兴一天是一天吧 。
【袁泉|“天才指挥家”舟舟:爆红背后是一场资本骗局】为了让舟舟高兴 , 胡厚培没少花费心思 。
03
一开始 , 舟舟只能在剧院的角落指挥 。
到后来 , 胡厚培就和乐团同事商量 , 配合舟舟演一场 。
在舟舟6岁那年 , 他完整的指挥了《卡门》 。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 舟舟的两只手一起一落 , 有模有样 。

其中还有个推眼镜的动作 , 后来大家才知道 , 舟舟模仿的是指挥家张起 。
就这样 , 舟舟往“天才指挥家”的路前进了一大步 。
此后 , 只要乐队有演出 , 胡厚培都会带着舟舟前往 , 并且给他找个角落“隔空指挥 。 ”
而舟舟最爱的仍然是《卡门》 , 只要前奏一响起 , 他就忘我的投入 。
乐团的人常常逗他:“舟舟 , 要不要来一首《卡门》 。 ”
话音刚落 , 只见舟舟憨憨地笑着 , 眼里放出了光芒 。

舟舟的乐感很好 , 但他的逻辑能力很差 。

直到8岁 , 他才会数12345 。
挥舞指挥棒之外 , 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把那些识字卡片归为一小堆一小堆的 。
要是他突然指向你身边的一样东西 , 你就必须把东西递给他 。
那些年 , 舟舟在音乐和卡片中 , 在乐团大院里 , 悄无声息地成长着 。

直到1997年 , 舟舟静谧的世界被一个导演打破 。

那一年 , 张以庆来到武汉交响乐团 , 准备拍另一部纪录片 。
台下挥舞着指挥棒的舟舟 , 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 。
张以庆观察了舟舟一阵子后 , 找到胡厚培:“我可以拍你儿子吗?”
胡厚培没有多想 , 就点了头 。

此后十个月 , 张以庆带着团队驻扎到武汉 , 全方位记录“舟舟的世界” 。
舟舟看着摄像机和麦克风 , 只觉得新奇 , 却不知道那是他的命运转盘 。
04
为了配合张以庆 , 胡厚培和同事们都非常积极 。
因此 , 舟舟在台上指挥的画面 , 完整的被镜头记录了下来 。
而这样的“摆拍”画面 , 后来让这部纪录片被陷入舆论漩涡 。
十个月拍摄完成后 , 张以庆又花了四个月 , 把72盘共2100分钟的素材剪成了53分钟 。
为了让故事更丰富 , 他苦思冥想给纪录片想了旁白 。
开篇那句“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 , 成了整部片子的点睛之笔 。

1998年 , 张以庆怀着忐忑的心情 , 将《舟舟的世界》推到大众视野 。

没想到 , 湖北卫视一播出 , 就感动了无数人 。
紧接着 , 央视把这部片子放到国际频道播出 。
很快 , 德国、法国等外国电视台 , 纷纷买下播出权 。
一时间 , 全世界的人都在为舟舟唏嘘、震惊、落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