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姐|《东北恋哥》:香港女导演秦小珍的\东北往事\( 二 )


说白了 , 我第一个认识的东北朋友就是包贝尔 , 我当时就问他 , 一个连普通话还没说标准的南方人 , 你相信她能拍一个很落地的东北戏吗?
他说可以 , 因为剧本里最核心的表达是主角关于亲情、友情 , 尤其是爱情 。

秦小珍
我曾经也想过 , 翻拍这个故事 , 我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 , 去表达男主人公他对人、对情的那种信义与直爽 。 我说能不能改一点 , 从一开场就用女主的主观视角去说这个故事 , 后来想想还是没这样做 , 这个戏 , 一上来就要让观众知道 , 包贝尔是大男主 , 一个最形象的东北人 。
后来在慢慢的创作过程中我才明白 , 在80、90年代 , 东北人 , 尤其哈尔滨那边 , 靠近俄罗斯 , 他们其实挺潮的 , 那些东北的痞子都走在潮流的前端 , 很洋气 。 后来重工业没有了 , 年轻人好像没有了前途 , 就去写一些很风趣、幽默的东西 。
包贝尔老是跟我说 , 东北人 , 就是要面子 , 兜里没钱 , 都要撑出来 , 请别人吃饭 。

02.喜剧外衣 , 致敬父爱乔杉、许君聪还有潘斌龙都是包贝尔的哥们儿 , 都是帮忙来演 。 这么多喜剧演员 , 但我希望这部戏不仅仅是喜剧 , 我尽可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标签收起来 。

《东北恋哥》幕后照 , 左二为秦小珍
你会发现 ,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不那么搞笑 , 不爆笑 , 更像一个普通的东北人 。 尤其是乔杉 , 他一来现场我们就想笑 , 但是他最后那场戏 , 说“我没有弟弟了”的时候 , 要让所有人哭的 。

包贝尔更是这样的 , 我对他有很多要求 , 那时候我到北京 , 隔离14天出来去他公司 , 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 , 包包 , 你得减肥 , 你的轮廓必须出来 , 高挑型的 , 皮肤稍微黑一点 。
他说行行行 。 谁知他还有两部戏 , 自己还有一个短片集中的一个导演项目 , 拍累了就吃东西 , 最终没做到那个外形 , 后来他自己现场看回放 , 他自己都生气 , 说自己像一颗卤蛋 。

《东北恋哥》片场照
我对他第二个要求 , 就是笑声的问题 , 因为他有一种演喜剧演习惯了的笑声 , 因为他这个人在现实中超好 , 老是怕身边的人不开心 , 就习惯了笑 。 我说这样不行 , 你不能是包贝尔了 , 你是于铁 。
于铁是个痞子 , 要打架 , 男人打架很容易 , 而且他还拍过《“大”人物》 , 也打过 , 但一个痞子去追求另一个世界的女孩 , 那就不容易 。

我们开机第一天的戏 , 是他在夜路上 , 放两个烤红薯到女主角的大衣兜里 , 演的时候他不自觉地就发出那种惯有的笑声 , 我就和他现场想办法调整 , 都是在摸索 。 他一看监视器回放就知道问题在哪 , 于铁这时候要把杀气放下 , 但放下杀气不是让你交流上变轻松 。
其实包贝尔自从开了公司 , 有老婆有女儿之后 , 牵挂多了 , 年纪也大了 , 没有以前那么经常笑嘻嘻的 。 我认识了他十年 , 我太了解他能不能演于铁 。
他和我讨论时还提议 , 要不要把于铁这个人演成《绿洲》里薛景求那样 , 但一来薛景求那个角色好难言 , 小动作很复杂 , 二来 , 角色不一样 , 于铁是有亲情在的 , 有哥哥嫂子侄女和爸爸 , 但是《绿洲》里是没有亲情的 , 人物不对 。

电影《绿洲》幕后照
当然 , 《东北恋哥》对我而言 , 外观看上去是喜剧爱情 , 但对我来说 , 最特别的感受 , 是父子亲情 。
我记得当年我跟吴宇森去法国拍《纵横四海》 , 我爸爸在加拿大生病了 , 癌症 。 等我去见他的时候 , 他已经打了吗啡 , 认不出来我了 。 我特别后悔 , 亲情这个东西 , 不管少见一天、两天还是一年 , 没就是没了 。
电影里包贝尔演的于铁看到他爸老年痴呆 , 那场戏 , 我拍的时候都跟着一起哭的 。 我在现实中没有照顾得上爸爸 , 但在这部电影里面 , 我起码可以表达 , 我还有机会孝顺爸爸 。 这也是和原版的区别 , 我们终归是有中国人自己面对亲人生死的柔软的方式 。

《东北恋哥》幕后照
包贝尔自己对自己的表演也很较劲 , 尤其是给痴呆症父亲做临终遗言那场戏 , 他一边吃面一边说 , 自己追上了一个女孩 , 长的美 , 人也好 , 本来以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 但那女孩竟然就爱上他了 , 但是最后 , 还是TMD被自己搞砸了 。

现场拍第一条的时候 , 身边好几个人都在哭 , 包贝尔也在哭 。 原本给了更多的台词 , 中间层次非常多 , 情绪转折很大 , 后来包贝尔演了几遍 , 发现不感动了 , 他没有感觉了 , 情感透支疲惫了 。 我说没事 , 你看现场 , 那些女工作人员 , 她们一开始在哪里哭 , 我们就让这场戏在哪里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