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2022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将于9月3日至13日在北京751D·PARK举办,本季时装周以“原生动力”为主题,将呈现专场发布、专业大赛、DHUB设计汇xToyCity玩具城市·潮玩造物展、中国国际时尚论坛、2021中国时尚知识产权大会、歌中歌之夜——中国国际时装周闭幕式暨中国时尚大奖2021年度颁奖典礼等百余场精彩活动,聚焦中国设计美学、科技创新、商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五个关键议题展开。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张庆辉,听他从中国国际时装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土设计师培养、文化传承、可持续、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消费、转型等角度探索时装周深层次的意义。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中国时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市场美誉度高的自主品牌,中国设计师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市场多元化程度日益提升。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以及国际时尚格局的调整,中国时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同时,张庆辉表示:“挑战和机遇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比如在消费升级之时如何进行消费引领,在产业发展不平衡之际如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时代如何聚力,以及如何能够在国际时尚语境下更好的去表达中国的创意和设计,这是中国国际时装周需要解决的问题。”
疫情防控是对时装周线下市场活动的另一个挑战,既要保证疫情的有效防控,保证安全,又要保证时装周正常举行,也是近两年时装周所面临的难题。
本土设计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本土设计开始备受关注,国潮、国货成为本土时尚品牌推广的关键词。本季时装周发布中也涵盖了劲霸男装、三六一度、LINCChic等国货品牌,楚和听香、盖娅传说等国风品牌,熏若、今日青年等新锐设计师品牌也应用到相应的中国元素,将本土文化与先锋设计结合。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针对这一点,张庆辉表示:“关于国潮,关于本土设计,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它不是孤立的,本土文化的设计一定是基于全球化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能够把国际的设计语言和本土的文化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进行更好的诠释,这才是对整个时尚产业非常重要的推动。我们不能一味功利的去强调某一个方面,比如只强调本土文化而忽略了全球语境,也不能只谈国际语境而忽略文化差异性,忽略我们的本土文化,要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对于中国国际时装周而言,我们既不会刻意的去强调某一个领域,也不会刻意的去否定,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可持续时尚
当下,可持续已经被本季发布的大多数品牌落实到设计、制作等过程中,如JUMPERZHANG、捡子、WANMAY、天山、德锦等大多数品牌均采用棉、麻、真丝、羊绒等天然材质制作服装;楚和听香、兼持、JOOOYS、DEMAINZ等品牌则采用草木染、矿污染等天然染色方法以减少制作过程产生的污染;DAMOWANG、三六一度、弥加J11、D.MARTINA QUEEN等品牌则应用到再生纤维材质,从回收利用的角度践行可持续。“变废为宝”也是品牌践行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如旗艺、MACKZHENG、NILDET等品牌将库存材料再利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本季时装周也将举办《觉醒:气候变化的可持续设计》主题展览,以及“原力觉醒:碳中和目标下的可持续设计”、“栩栩华生特别呈现:责任的召唤”等可持续相关主题论坛,继续全方位号召可持续发展。
专访张庆辉:中国国际时装周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致爱时尚 | 中国国际时尚论坛
文章插图
“我们一直把可持续时尚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项核心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加强的工作。实际上现在可持续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可持续时尚的价值。”张庆辉说。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在推动中国时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非常大的责任和使命,自2018年启动中国时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来,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商标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张庆辉表示:“从启动到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听取了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个平台的放大效应,呼吁引导全行业去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去营造一个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氛围,希望在保护原创设计方面能够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时装周通过时尚知识产权保护这项工作和国际同行建立了交流和对话机制。这个机制得到了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积极参与,为我们营造了非常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