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34岁知名女星患癌去世,她的葬礼,来了半个娱乐圈( 二 )


阿桑和姐姐
1995年 , 阿桑高中毕业 , 考入台湾艺术工作总队 。
终于可以登台演唱 。

但同时 , 她还要负责主持、伴舞、做道具、缝服装、搬运设备……
相比歌手 , 更像后勤 , 工作琐碎无趣 。
曾在艺工队工作的费玉清说过:
“最怕调到服装组和小道具组 。 ”
可阿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 , 一待就是五年 。

2000年 , 义工团缩编 。
阿桑只能离开 , 与几个朋友组建乐队 , 在酒吧驻唱 。
也是这年 , 她遇上改变余生的伯乐——
著名音乐制作人 , 汪一平 。
汪一平欣赏她的潜力 , 用心培训她一年 , 从发声到曲风 。
随后 , 正式录制样带 。
他们的坎坷历练 , 由此开始了 。

第一次 , 他们录了6首歌 。
样带送出去后 , 立刻有唱片公司表示有意 , 要求他们推掉其他邀约 。
阿桑很开心 , 以为美好歌唱生涯即将开启 。
他们婉拒了其他邀约 , 耐心等待 。
没想到被搁置了半年 。
汪一平忍不住找上门 , 对方却支支吾吾:
“唱片业不景气啊 , 她也不是美少女 , 很难做……”
一朝梦碎 , 他们回到原点 。

就在两人愁眉苦脸时 , 汪一平接到音乐人姚谦的电话 。
“阿桑挺不错的 。 ”
还没来得及高兴 , 姚谦接着说出来意 。
原来是想买样带中的一首歌 , 《远走高飞》 。
“要歌不要人 。 ”
后来的阿桑自嘲道 。

当时很多朋友劝她:“阿桑 , 换个工作吧 。 ”
可她不甘心 。
汪一平也想再争取一次 。
这6首歌反响平平 , 他决定推翻重来 。
他重新写了10首歌 , 一点点作词曲、编曲、录音 。
阿桑则一边打工维持生活 , 一边抽空录歌 。
新专辑在渐渐完善 。
但厄运 , 又一次攫住了他们 。

2001年9月 , 一场台风水灾淹没了所有器材、卡带 。
一周后水退了 , 两人看着狼藉的录音室 , 相对无言 。
汪一平几乎破产 。
所有人都劝他放弃 。
这女孩人淡如菊的模样 , 再怎么捧也难红 , 何必再砸钱呢 。

汪一平却像红了眼的赌徒 , 分外执着 。
他举债凑齐制作成本 , 向朋友借器材、录音室 , 艰难地重制专辑 。
他也的确赌赢了 。
两年后 , 阿桑拿着这张唱片 , 敲开了华研公司的大门 。
随后凭一曲《叶子》 , 一炮而红 。
千禧年初 , 阿桑红过 。
她是一代人记忆中的“悲伤歌姬” 。
许多作品街巷传唱:《叶子》 , 《寂寞在唱歌》 , 《一直很安静》……

很多人不认识她 , 但歌声响起 , 便会了然:
哦 , 是她 。
歌比人红 , 是她逃不脱的咒语 。
但阿桑不在意 。
她没想大红大紫 , 只是静静地唱喜欢的歌 。

她唱孤独:


孤单 , 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 , 是一群人的孤单
叶子
阿桑 - 受了点伤
唱爱而不得:

这个城市太会伪装 ,
爱情就像霓虹灯一样 。
谁离开之后 , 却把灯忘了关 , 让梦作得太辉煌 。
受了点伤
阿桑 - 受了点伤
第一张专辑《受了点伤》反响热烈 。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 , 便被她略带磁性又干净的嗓音捕获 。
她低声轻吟 , 哀怨婉转 。
将孤独二字诠释得热闹又清冷 。
那时街边店铺 , 常播放她的歌曲 。
年轻人也会一起听磁带CD , 跟着哼唱 。

主打曲《叶子》 , 还请来了当红的Selina和郑元畅拍摄MV 。

阿桑(左一) , Selina(左二) , 郑元畅(右一)
所有人都说 , 阿桑熬出头了 。
发布会上 , 她亲手调了一杯“苦尽甘来”鸡尾酒 。
全场掌声雷动 。
而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 眼眶红了又红 。
2004年 , 阿桑入围金曲奖最佳新人奖 。

唱片公司乘胜追击 , 次年推出第二张专辑 , 《寂寞在歌唱》 。
但这次 , 听歌的人却明显少了 。

当时娱乐圈中 , 当红新人如过江之鲫 。
周杰伦、林俊杰、张韶涵、蔡依林、梁静茹……
和他们相比 , 阿桑没有任何热度 。
新专辑《寂寞在唱歌》 , 静悄悄上架各家唱片店 。
然后便一直被搁置、落灰 。
尽管阿桑在各地宣传 , 销量仍远不及预期 。

合约结束后 , 公司没有续约 。
她黯然离开 。
专辑销量不佳 , 但其中的《一直很安静》 , 却火了半边天 。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