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能捕到的那些没有污染的鱼,如今很难见到了

|童年时能捕到的那些没有污染的鱼,如今很难见到了

童年的时候 , 家乡地肥土沃、山清水秀 , 真正是鱼米之乡 。
那时还不兴有机化肥 , 房前屋后到处是鱼 , 有时你在田地里割稻谷、插秧等田间劳作 , 就不时有鱼蹦出来 , 逗你开心 。 往有湿度的田里一挖 , 就会有泥鳅曝光 。 要是逢台风大雨 , 有些池塘水漫金山 , 就会有鱼漂流散兵游勇 , 随便一抓就有几条掌握在手中 , 逮到后往家里水缸一扔 , 可以养活几年呢 。
念小学时 , 每天放学经过水沟旁我总要观察地形 。 断定此处有鱼后 , 就卷起袖子裤腿 , 筑一方水坝 , 把水沟的水用手捧出去 , 或者用盆子舀出去 。 待到水干时 , 鱼儿就乱蹦乱跳 。 有些鱼儿比较狡猾 , 会钻到石洞里 , 这也奈何不了我 , 我会把手伸进洞里把它揪出来 。 当然这样比较危险 , 有回还真的拉出蛇来 , 吓得我差点破了胆 , 连原先逮到的几条鱼也不敢要 , 溜了 。
记忆中 , 童年时每到礼拜天就要带上脸盆去溪边捉鱼 , 那实在是项无限开心的事 , 来气的是 , 一个小潭里的水弄得差不多时 , 突然筑的坝被冲垮 , 潮水涌了过来 , 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肥肉溜走了 , 鱼儿又重新欢呼胜利 。 但我是不会轻易空手回家的 , 急流勇退 , 我会重新选取目标发动攻势 , 最后水到渠成 。
在那些逮到的鱼中 , 我最喜欢一种小鱼 , 家乡话管它叫“花姨姑” , 屁股上拖着一把扫帚 , 摆来摆去 , 身上颜色五彩斑斓 , 好看极了 。 有点像现在都市鱼缸里的热带鱼 。 这种鱼寿命极长 , 脾气也温温柔柔 , 贤贤惠惠 , 通情达理 , 非常惹人喜欢 。
钓鱼是件美丽的事 。 我伯父是最具实力的钓鱼老手 , 他在铁路系统工作 , 每年夏天总要休假 , 而他休假的大部分时间是钓鱼度过的 , 几乎是每天天刚蒙蒙亮 , 他就带上几个熟鸡蛋以备点心出发了 , 直到天暗时他才回家 。 每次总会收获三四斤鱼 , 由此我断定伯父是最具耐性的人 。
我也经常跟他去钓鱼 , 有时看到鱼被他一条一条钓上来 , 我就以为他那个地方鱼多 , 央求他礼让三分 , 结果却钓不上来 。 当然钓的时间久了 , 就有经验 , 对鱼饵、鱼漂、鱼杆、鱼钩、鱼线 , 以及水区 , 外界环境进行了一番揣摩 , 自以为可以同伯父相竞争了 , 但遗憾的是 , 结果钓的鱼还是远远不如他多 。
【|童年时能捕到的那些没有污染的鱼,如今很难见到了】
高二那年暑假 , 我去钓了一次鱼 , 现在想起来仍开心无比 。 那年我参加了一期美术培训班 , 没料到几个同学也是钓鱼迷 。 培训班结束后我回了趟老家 , 这几个同学Call我一起去钓鱼 , 我欣然前往 。 我们满载而归 , 买了几瓶啤酒 , 炖了几条鱼 , 欢畅培训几个月的收获 , 乡下的鱼没有受到污染 , 那味道 , 真正的绝 。
家乡还有一种很时兴的捕鱼方法 , 就是用“电鱼机”捕鱼 , 把电箱充满电 , 就可以出发了 。 难忘的一次是1996年夏天去姐夫家 , 他村里有十几个小伙子准备半夜出去“电”鱼 , 我也跟着前往 。 我们每人打着手电筒 , 抹黑前进 。 溪水潺潺 , 不深不浅 , 水位刚好没过膝盖 ,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到“电”最多鱼的一次 。
几台“电鱼机”“滋滋”地叫着 , 鱼儿也不停地翻肚子 , 我专门负责把“电”晕浮在水面的鱼捞到鱼篓里 , 有时看到十几条鱼被“电”得跳出水面 , 自己就兴奋地扑过去 。 由于水是导电体 , 有好几回电流通过我的身体 , 把我“电”得嗷嗷叫 , 一直颤抖 。 回去的时候一称 , 足足捕到三十多斤!一个人平均分到三斤 , 为菜桌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 。
家乡另有一种捕鱼方法是用树叶汁去“毒晕”鱼儿 , 采回家后 , 用锤子把叶子捣碎捣烂 , 把它们放进水桶中 。 到溪边时 , 选择水流较稳的小溪潭 , 把水断流 , 然后把树叶均匀地撒入水中 。 不消十几分钟 , 溪里的鱼便一条条翻了肚皮浮上来 , 这时用网筛漏斗把鱼打捞上来 , 再放进清水中 , 鱼便又清醒过来 。 我推测这种树叶一定可以做迷魂药 。 这种捕鱼的好处就是可以一网打尽 , 而且非常轻松 。
近20年来 , 有机化肥的副作用 , 使家乡的田沟里很少见到鱼儿 , 问问现在念小学的那些家乡小朋友 , 他们回答没鱼可捕 。
这实在令人难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