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枕头|老城隍庙x广州酒家、松鹤楼x苏州博物馆联名了!青花椒腊肉、榴莲酥口味月饼也上市了( 二 )


1960年成立的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 馆藏文物达4万余件 。 苏博在传承经典文化的同时 , 彰显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 此次 , 苏博与松鹤楼联名的“中秋对月”礼盒正是采用了馆内珍藏的文徵明集诗、书、画于一体的杰作——《三绝图卷》 。
众所周知 , 身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 其在《三绝图卷》中着力展现的正是吴中胜境——石湖之景 。 石湖位于苏州城西南郊 , 因湖底多岩石而得名 , 湖边山峦起伏 , 群峰映带 , 景色十分秀丽 。 因此 , “游石湖看串月”是苏州中秋时节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
石湖上有一座九孔桥叫“行春桥” , 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夜满月偏西时分 , 九只桥洞的北边水面都会显现出月影 , 金波万叠 , 九月成串 , 蔚为奇观 , 因而礼盒上也选用了此画面作为封面 , 让今人得以有机会一窥吴中古人如何欢度中秋 。
封面上的行春桥半圆形桥洞与水面的倒影正好形成了八轮“圆月” , 圆月部分则全部采用镂空设计 , 当把盒盖内印有文徵明《石湖》诗的卡纸抽出时 , 明月就一轮一轮地逐渐显现了出来 , 让原本只是平面的画面一下子就变得立体生动 。 而印有《石湖》诗的卡纸也有其妙用:不仅可以用来欣赏 , 还可以沿虚线把“石湖烟水”、“湖上花深”、“凉风袅袅”、“往事悠悠”、“江波秋月”撕下来当做书签 , 就这样诗词佳作“秒变”实用纪念品 , 让中秋的文化意义得以用另外一种形式延续 。
有趣的是行春桥明明是一座九孔石桥 , 应当是“九月成串” , 为何这幅画上却只有八孔、八轮明月呢?原来第九个桥洞被周围山石错位遮挡 , 也由此在画面中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前后景感 。 但只要顺着桥上观月人群的目光所指 , 就能发现第九轮圆月由悬挂于高空之上的皎皎满月补位 , 应和了中秋赏月的氛围 , 令人不得不佩服文徵明作画时的巧思 。
与此同时 , 松鹤楼还融合其余“明四家”之中仇英的《秋江待渡图》、唐寅的《嫦娥执桂图》与文徵明的《山水图》元素 , 取其画意中的“秋江渡月”、“执桂仙月”、“山水诗月”为三款先行推出的“姑苏风月”系列命名 , 让人脑海里不禁联想到“红叶青山锁白云”、“长天秋水动涟漪”的山水之美以及唐寅的“如此好花如此月” 。 除此以外 , “执桂仙月”礼盒内还有苏作茶礼 , 寓意中秋“茶香饼美月团圆” 。
松鹤楼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产品设计既是品牌呈现的端口 , 也是贴近消费者 , 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触点 。 因此 , 我们希望借助中秋节与苏博联名的机会 , 让更多人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据悉 , 松鹤楼与苏博联名款《中秋对月》月饼礼盒将于8月中下旬正式上市 。
老字号月饼口味“翻新” 首次推出青花椒腊肉、榴莲酥月饼
上午10点左右 , 位于中华路复兴东路路口的德兴菜馆龙云店内 , 首批鲜肉月饼出炉了 。 与往年不同的是 , 空气里还飘起了一股浓浓的榴莲香 。 原来 , 今年他们除了继续供应鲜肉月饼以外 , 还首次推出了2款新口味:青花椒腊味、榴莲酥月饼 。
德兴菜馆龙云店的厨师长王翔告诉采访人员 , 青花椒腊味月饼和榴莲酥月饼是他们首次推出的新口味 , 一咸一甜 , 满足不同顾客的喜好 。 “以前我们只供应传统鲜肉月饼 , 但是考虑到现在来光顾的年轻顾客越来越多 , 所以作为老字号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 追赶潮流 ,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尝试口味上的突破 。 ”
别看小小的一枚酥皮月饼 , 其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可能并不亚于烹饪一道大菜 。 比如青花椒腊味月饼 , 说是青花椒 , 其实用了两种花椒:青花椒和大红袍花椒 , 以前者为主 。 首先花椒要全部去籽留壳再烘干 , 然后研磨成粉再调成花椒汁 , 按比例加入肉馅中搅拌均匀 。 王师傅说这样做成的月饼馅芯才能“由内而外”散发出花椒的清香 , 同时还有恰到好处的麻味 。
搅拌肉馅也有一定的讲究 。 为了锁住肉中水分的同时增强花椒的香味 , 搅拌时还要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青花椒油 , 而且油还不能一次性加足 , 要一边搅拌一边加 , 只有有经验的师傅才能把握住油的比例 。 最后要在肉馅里加入广式腊肠切成的丁增添风味 。
王师傅解释说:“我们上海人的传统口味是偏甜的 , 但是现在人又不太喜欢吃太甜的东西 , 所以甜度一定要把控好 。 ”添加了广式腊肠丁后的月饼 , 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让人感觉更上一层楼 , 既有上海人喜爱的鲜甜又有新颖的川式麻香 。 经过高温烘制的月饼外皮酥而不散 , 咬一口 , 肉馅鲜甜微麻还自带汁水 , 让因为炎炎夏日而降低的食欲被重新打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