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营销短信泛滥须强监管立规矩( 二 )


朱剑桥表示 , 线上商品集中大促期间 , 下单付款收货的消费行为模式或许不会改变 , 但因商品品类、体量不同 , 消费者在线时间与接收地址等因素带来的消费者收受的线下场景却可能会发生改变 。
“部分电商平台对促销期间产品与服务从‘送出去’到‘接过来’的全链条、全环节监督追踪意识和方式方法必须不断改变 。 ”朱剑桥强调 , 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投递网络 , 都不能只注重向“送出去”要效率 , 而无视用户“接过来”的感受;不能只注重上游供给端的渠道完善 , 而忽略下游消费端更多、更细、更复杂的投递链条的有效畅通及其映射出的品牌温度 。
监管重拳掷地有声
促销市场风气大变
“618”消费舆情是特定场景下消费者情绪与意见场域的晴雨表、风向标 。 今年“618”期间消费舆情表现出的新变化值得关注 , 比如系列监管组合拳掷地有声引起的风气之变 。 朱剑桥说 , 无论是7部门联合下发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紧箍” , 还是招招重拳、铁腕式的反垄断政策 , 无不彰显相关监管部门对平台合规经营的约束决心与凌厉手段 。
朱剑桥说 , 网络促销市场风气之变化 , 供需两端都能切实感知到:一方面 , “二选一”销声匿迹的“618”让以往被习惯性忽略的商家成为聚焦对象 , 延续多年的电商大促有了新的视角、新的选择;另一方面 , 简规则、弃套路、求黏性、换人心的“消费者(会员)争夺与留驻”策略 , 正不断激活消费者的“剁手”意愿 。
此外 , 消费舆情显示 , 消费者面对促销诱惑从“盲目冲动”、吐槽“剁手”到理性围观、审慎出手的消费行为之变 。 朱剑桥透露 , 被“潜规则”算计后的郁闷与不满、被“算法”“玩法”套路后的气愤与失落 , 最终将影响消费者的行为选择 。
朱剑桥表示 , 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带来的存量需求迁移和增量内需塑造的势头愈发清晰 , 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面对商家的“红绣球” , 选择审慎理性、积极智慧的“躺平” , 这一强烈的反差正倒逼平台与商家正本清源、回望初心 。
对于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 , 中消协在《报告》中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 , 从严格监管、智慧监管的效能提升着力 。 一方面 , 向常态监管要守正成果 , 靠科技手段求创新效能 。 坚持底线思维 , 依法从严查处 。 执法行动“牙尖齿利” , 营销行为才能“循规蹈矩” 。 另一方面 , 要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 , 既要拿出应有担当、果断处置违规企业 , 让其体会到“切肤之痛” , 又需包容审慎 , 于细微处扶正祛邪 , 从端倪里正本清源 , 让制度的善意光辉与严苛锋芒同频共射 。
其次 , 无论平台还是品牌 , 既要持续渠道拓展与流量提升 , 更要着力打通用户需求入口与线上线下渠道;既要通过流量互动丰富入口 , 延伸线上线下体验 , 更要坚定“以消费者为中心”理念 , 让有温度的新模式实现对有意愿的“新”用户的唤醒 , 让有诚意的新规则赢得有潜力的“老”网民的真认同 。
最后 , 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既要有的放矢 , 又要“见血封喉”;消费者教育与引导既要讲求时效 , 又要让受众喜闻乐见 。 总的目标就是既能武装执法者、鼓舞监督者 , 又能警示经营者、消费者 。 相关主体积极履职尽责、超前谋划 。 (采访人员 侯建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