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隆平院士给妈妈的信公开:看哭了无数人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
2010年,袁隆平院士80华诞之际,湖南卫视为他特别举办了一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专场文艺晚会 。
晚会上,袁院士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首次公开,字里行间说不尽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感动了现场、场外无数观众 。
在信中,袁隆平动情地写道,母亲是那个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人 。对于把一生都奉献给杂交水稻的袁院士来说,没能多陪伴母亲,是他永远的后悔与遗憾 。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如今,袁隆平离我们而去,而重读这封旧信,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读到一半就已泪流满面,可爱的袁爷爷要去和妈妈团聚了 。
人物|袁隆平院士给妈妈的信公开:看哭了无数人
文章图片
母亲怀抱1岁的袁隆平,哥哥隆津坐在旁边
以下是袁隆平信件原文: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
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 。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
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 。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 。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 。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 。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 。哪怕……哪怕就一次 。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 。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人物|袁隆平院士给妈妈的信公开:看哭了无数人】
人物|袁隆平院士给妈妈的信公开:看哭了无数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