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刷手游刷走2.8万元:网瘾低龄化触目惊心
5岁孩子每天触网3小时;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2.8万元……这些真实案例触目惊心 。 为何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会迷失在虚拟世界?
1
这些低龄孩子怎么了?
“警察同志 , 能帮我教育下孩子吗?他才5岁 , 就拿我手机玩游戏还充了钱 。 ”安徽省六安市的张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小涛来到六安市城南派出所报警 。 张女士说 , 平均算下来儿子每天接触网络至少有3个小时 , 如果不让他玩的话 , 就会生气、哭闹 。
无独有偶 。 安徽省芜湖市的刘女士在午休时 , 被沉迷游戏的9岁女儿转走2.8万元 , 也因此报警求助 。
由于去年疫情期间需要上网课 , 刘女士便给女儿注册了一个QQ账号 , 方便小青用平板电脑上课、交作业等 。 一天 , 小青看到一个网络博主发布的“一天免费领游戏皮肤”信息 , 就主动加入了对方QQ群 , 并和QQ群主成为好友 。
在这个群主的“指导”下 , 小青趁刘女士午睡时 , 拿走了她的手机 , 躲在卫生间将门反锁后 , 按照要求一步步点开了链接、发送验证码直至完成转账 。 其间 , 刘女士听到了几声短信提示音后醒来 , 去卫生间找小青 , 等到小青打开门后 , 刘女士发现自己手机里的28397元分3次被转走 。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 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 多名办案民警认为 , 网瘾低龄化趋势明显 , 网络诈骗也开始瞄准缺乏辨别能力的低龄人群 。
文章图片
【9岁孩子刷手游刷走2.8万元:网瘾低龄化触目惊心】小青和妈妈来到派出所报警
2
谁让孩子误入“深渊”?
低龄网民增多 , 背后有多重因素 。
一是“触网”便捷化 。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调查发现 , 未成年网民中 , 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达到74.0% , 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 。
二是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 “许多家长要么没时间陪伴孩子 , 要么在陪伴时做别的事没有真正优质的亲子时光 。 ”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林林认为 , 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孩子 , 往往是现实中和家庭没有很好的亲密关系 , 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 , 觉得在网络中会获得认可和陪伴 。
三是网络平台审核不严 , 网游“实名制”落实不到位 。 “好多视频平台 , 可能本身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 , 但总会弹出小广告 , 孩子随便点一下就会跳转到下载界面或者使用界面 。 ”张女士说 。 六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邹钧认为 , 一些网络游戏的“实名制”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 未成年人会拿着父母、兄长的身份证注册账号 , 很方便就可以不被“防沉迷” 。
3
如何筑牢防线拉高底线?
面对网瘾低龄化趋势 , 受访民警、家长、专家等认为 , 应筑牢防线 , 拉高底线 , 让网络成为工具而非“深渊” , 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
教育部已经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 对此 , 各方认为 , 除了校内禁止外 , 校外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也应有明确时间标准和使用范围 。 家长要以身作则 , 减少自己使用手机及网络的时间 , 给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榜样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 有的儿童不到一岁就会被家长塞手机进行安抚 。 应健全相关法律规范 , 对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出一些限制 , 比如多大年龄的孩子不能接触手机 , 让父母有基本的常识和了解 。
多名受访家长和基层干警建议 , 净化未成年人常用软件如社交平台、视频平台上的游戏广告 , 减少自动跳转的可能 。 此外 , 游戏平台在注册、充值时应进一步加强技术识别手段 , 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重身份验证 , 减少未成年人盗用父母身份及转账的可能 。
半月谈采访人员:周畅 金剑
推荐阅读
- 熊孩子|熊孩子用打火机玩火烧毁私家车 监控曝光:点燃了隔音棉
- Wi-Fi|法国父亲干扰器断网克制孩子网络沉迷 功率太大致全镇断网
- 罚款|男子装信号干扰器阻止孩子半夜上网:导致周边信号瘫痪面临罚款
- 家长|80后奶爸做榜样陪娃学习、一次性通过法考:孩子成绩稳居班级后半段
- 汉字|美国爸爸辅导孩子写汉字气到崩溃 一行字写3小时:网友直呼确实很痛苦
- 生孩子|生孩子 顺产好还是剖腹产好?看完这篇不用再纠结了
- 比亚迪|家长给孩子打印试卷题目出现比亚迪汉EV:这道题你会吗
- 生科医学|29岁男子突发心肌梗死!年底压力大 小心这些症状
- 印度|印度婴儿遭野猴扔进水箱死亡 曾摔死狗抓走8岁孩子:为何当地猴子这么狠?
- 老鼠|幼儿园小朋友书包掉出老鼠吓坏老师 孩子们反应都很淡定:场面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