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该怎么管?关涉教育结构深层改革,依赖各方共同努力


校外培训该怎么管?关涉教育结构深层改革,依赖各方共同努力
文章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 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 是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 , 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 为什么各种培训班屡禁不止?为什么孩子们的负担总是减不下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 不是一场“运动式”的行动 , 关涉教育结构的深层次改革 。 依赖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 才能从消除社会根源着眼 , 逐步、稳妥、渐进地扭转“校外培训乱象” 。
校外培训的洪流是怎样汇聚而成的
一段时间以来 , 各级部门出台了系列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的治理政策和行动 , 较好地遏制了占坑班、超时超难培训、培训机构携款跑路等难题 。 然而 , 由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依然在参加校外培训 ,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治理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 校外培训不规范、挤占大量课余时间 , 其重要原因在于未能充分实现家、校、社协同 , 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 。
【校外培训该怎么管?关涉教育结构深层改革,依赖各方共同努力】校外培训屡禁不止 , 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主阵地未能发挥好作用 。 资深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甚至惊呼:“培训机构正在代替学校”“不能任由培训机构‘绑架’学校 。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主阵地 , 特别是知识教育主阵地功能有所弱化 , 从知识学习的时间、难度和环境营造上 , 向家庭教育和家长转嫁了太多压力 。
一方面 , 学校教育的时间安排与家庭教育存在错位 。 下午3点半放学的政策设计 , 其初衷是让学生们获得充分的体育活动、自主学习和游戏的时间 , 而如果在职父母下午5点半下班 , 父母要接到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 至少存在两个小时的时间空档 。 不少家庭为此不得不用“校外培训”来弥补 。
另一方面 , 学校教育教学的难度和强度不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 , 特别是对学生的能力考察要求 。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 , 传统考试对学生知识记忆、重复和再现的考察 , 逐步被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能力所取代 , 而这显然需要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 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 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环境与基础设施要求 。
比如 , 在运算知识的考察上 , 不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计算8+4=?的结果 , 而是通过情景来考察:“妈妈做了美味的蛋挞 , 小明吃掉了4个 , 还剩8个 , 请问妈妈一共做了多少个蛋挞?”不得不说 , 这样的考察形式契合数学思维和数学运用能力的学习要求 , 是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和水平的提升 。 这其中 , 读懂题目、能理解每一个词语 , 也是对家庭教育的考察 。 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可能不认识“蛋挞”和“剩”的含义 , 这需要教师或家长读题、加强课后阅读来解决 。
此外 , 部分家庭的知识教育配合能力弱 , 家长学历不高或工作繁忙 。 他们不得不求助于校外培训 , 包括以“应试”导向为主的学科辅导培训 。 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 , 拿起工作陪伴不了孩子 , 是不少城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现实处境 。 一些家长即便努力兼顾子女的家庭教育 , 居家工作或把孩子带到工作场所看管 , 但因为子女没有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 , 面临明显的空间冲突 。
就学校教育来说 , 部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 。 “不允许在职在编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政策立意是为了遏制“课堂不教课外教”乱象 。 然而 , 由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需求 , 部分年长、高职称临退休教师缺乏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 中青年教师奋战在教学一线 , 收入受制于职称 , 评优的指标和名额也稀缺 , 使得部分师德有缺的教师“课堂不教课外教” 。
此外 , 难免有部分学生跟不上学校正常教学进度 , 产生了“补差”的市场需求 。 江苏省某大型学科培训机构负责人预测道 , 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政策背景下 , 未来的校外培训市场将是个体教师作坊式培训 , 即以住所为教学空间 , 针对差学生开展补课培训 , 与大型培训机构并存 , 而中小型、欠规范运营的培训机构愈加难以生存 。
校外培训屡禁不止 , 家长教育观念失之偏颇也是重要原因 。 比如 , 国家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美育的系列政策文件 , 有的家庭就开始报跳绳班 , 一分钟跳120个 , 达到满分要求了还不满足 , 要求孩子一分钟跳到150个、160个、180个……一年级的孩子 , 钢琴考级三级甚至五级六级都不够 , 还要参加各类比赛……总之就是要“最厉害”“第一名” 。 更不要说是超前学、超难学 , 为此不惜投入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以上的培训费 。 父母的期待压制了孩子的自我期许与愿望 , 攀比、从众等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 最终汇成校外培训洪流 。


推荐阅读